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特展:徐悲鸿艺术大展(组图)

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特展:徐悲鸿艺术大展(组图)

2018-03-27 13:51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尤勇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男人体》 1924年 素描

中西差异是“写实”与“写意”的对立吗?

关于“写实”和“写意”这对概念,有人把两者看成中西文化的对立,徐先生对此也曾有很多鞭辟入里的观点。回应错误的中西差异论,他说,“有人喜言中国艺术重神韵,西欧艺术重形象;不知形象与神韵,均为技法;神者,乃形象之精华;韵者,乃形象之变态。能精于形象,自不难求得神韵。希腊2500年前之巴特农神庙上的浮雕韵律,何等高妙!故说西洋美术无韵,乃不通之论。”谈写实与写意的关系时,他说过,“吾标榜写实主义,浅学者多感其难。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国绘画……保有写实精神为多……因为有写实功夫,方作得到空而能灵,否则便成空虚,所以只要保持写实精神,可不必问时代!”

不难看出,徐悲鸿先生是以写实求意,与古典画论的“以形写神”“度物象而取其真”等追求异曲同工,但也应当强调,写意固然要紧,但徐悲鸿的艺术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写实门槛的,不是未走先跑、先射箭再画靶子的。今天的写实绘画成了画照片、画细节的代名词,写意画又成了行动派、抽象表现派在中国的附体。这一切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回到徐悲鸿最重要的遗产——“直接师法造化”里去解决。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徐悲鸿先生并非是任性之流,他的观点常常是他自己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来的,在二十多岁时就能在当时的中国力排众议、力挽狂澜,向国人介绍中欧画坛巨匠及历史,以“直接师法造化”的纲领扭转了他眼中画坛的颓势,为今天的美术格局奠下房角的第一块磐石,于今天的中国文艺创作走向是决定性的。

我们今天惦记悲鸿先生,观看他的作品,咀嚼他的言论,回忆百年历程,从他那里继承些精神遗产,不是为了借尸还魂,援引他的言论为个人的创作立场争取背书、站台。而是借着徐悲鸿和他所处时代的慧眼,洗净铅华,重新得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为今天的艺术创作,为今天的文艺明志。他确实有一款灵丹妙药,不论哪个时代、哪个文化、哪个民族或是个人都用之不竭的遗产,一言以蔽之:“直接师法造化”。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