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时晴帖》上的吴廷题跋
从此帖收藏经历推算,《余清斋帖》正篇上石之时,吴廷还未得到此帖,而续篇上石时此帖又已转手,重新得到此帖已是《余清斋》法帖刻成8年之后。吴廷在题跋中表示将来也要将之摹勒上石,但至死也未能如愿。
与吴廷同时代的冯梦桢写了一部《快雪堂集》,有人据此认为他也曾收藏过《快雪时晴帖》,其实冯梦桢1604年才从王稚登家欣赏到此帖,1606年就去世了,根本没有机会收藏,此帖也未留下冯的收藏印鉴。
除了《快雪时晴帖》,吴廷收藏的书法名迹至少还有数十件因种种原因未刻入《余清斋帖》,其收藏的名画因无目录传世,就更难统计了。总之,作为当时享有盛誉的鉴藏大家,吴廷的藏品之富之精,令董其昌等名流都艳羡不已、自愧弗如。
积四百年历史尘埃的余清斋石刻今在何处?
《余清斋》碑石刻成至今四百年,其命运说起来是一波三折,甚至险遭毁弃。当年,此碑刻成之后,吴家将其收藏于西溪南吴氏宗祠内,直到清乾隆年间尚被施拓。然而,太平天国时西溪南遭到毁灭性破坏,大片规模宏大的建筑和园林毁于战火,劫后余生的《余清斋》刻石几经辗转被休宁人收藏。
民国初年,歙县岩寺(今黄山市徽州区)贤达鲍蔚文兴建“遐庐”时,有幸购得此帖原石,于是将之砌置于“遐庐”客厅“息骢轩”照壁之内珍藏。当年,客居沪上的歙县潭渡籍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对乡邦文物的保护格外关注,1936年他受聘鉴定故宫文物时,见到吴廷收藏的《快雪时晴帖》等名迹,即写信嘱咐同乡好友、末代翰林许承尧:“余清斋石刻,近闻尚在邑中。此等须加意,不可令其流于域外”。当时鲍蔚文已去世,与鲍家关系密切的许承尧也热衷于乡邦文物的保护,所以黄宾虹要把他的一丝隐忧传达给许承尧这个知己,让他多留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