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画中的园林与雅集(组图)

画中的园林与雅集(组图)

2018-04-09 12:51 文章来源:北京画院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宋) 佚名 十八学士图(局部) 绢本设色 纵28厘米 横43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 佚名 十八学士图(局部) 绢本设色 纵28厘米 横43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其实,最早可以在孙位《高逸图》中看到文人与苑囿的关系。几位高士坐于席上,但水平位置略有上下错落,中间用石、树以及芭蕉作为间隔,旁边另有童子侍立。这种构图方式来自于更早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多以“竹林七贤”为题材,其中以南京西善桥所出为最。人物上下略有错落,更突出的是以树为间隔,人物不发生视觉上的联系。这样的处理一则符合历史事实,竹林七贤虽然连称,名头甚大,但这七贤却从未集体活动过。二乃魏晋时人重清谈,基本上就是坐而论道。那时的琴还是若五弦琴,弹弹配长啸,很难聚众切磋琴艺。没有太具体的实际活动,难以行诸画面。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即园林流变问题。秦汉时期的上林苑是出于法天象地的营建思想,而魏晋时期则变为庄园化,其背后包含着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结构,虽以自然为园,但少见有付之笔墨。后来沈周为好友吴宽绘东园图册,主要是表现农庄场景,唯一与文人有关的就是振衣冈一页,表现文士登高引啸。在《东园图卷》中采用近角的观察,才勉强绘出雅聚的活动。唐宋时期,由庄园变为庭园,从似山改为近山,传为王维的《辋川图》虽是摹本,但从画面中群山环抱中置楼阁殿宇,外有人伐船寻水似入,还是能够看到田园与山川的关系。这时人们无暇顾及雅事,白乐天只在香山上与他的老友会面,尽管山上也置了他的别业。明之后的园林,利用借山、寓山等概念将山石搬入日常所居中,才开始有了大规模的雅集活动,也更自然地出现在图画中。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