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的美术馆
若隐若现
山水的壮美,让何崴感到震撼,也心生敬畏。在他看来,在这里进行人工的建造,不应该突显建筑和设计,而应该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大自然‘设计’的大山大水面前,所有人工的‘小机灵’都难以与其对抗、比试。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静制动,用平凡来衬托自然造物之奇、之美。”
设计团队因此将建筑选址在崖壁的一个塌陷处。这样可以刚好将建筑嵌入悬崖之内,而不对自然造成破坏。这个塌陷处是何崴在踏勘时不经意发现的,好像冥冥之中注定为美术馆的建造而准备。
何崴将美术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定义为若隐若现,“建筑不应该在环境中被突出,但是又让人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美术馆的外立面使用玻璃材质,没有凹凸变化,或者丰富的穿插。“玻璃这种材质的特点,是轻、薄、透,这与周围大山的雄厚、坚固,形成对比和衬托,使得大山看上去更加有力量。同时,白天的时候,玻璃也会反射周围山峦、天空、云朵。大自然由此投射在建筑上,建筑身在大自然中,若隐若现。”
同时,站在美术馆内部,透过玻璃,峡谷景色也尽收眼底。“置身美术馆里面,只能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何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