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孟云飞:论魏晋南北朝书画艺术的觉醒(组图)

孟云飞:论魏晋南北朝书画艺术的觉醒(组图)

2018-04-13 11:09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孟云飞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觉醒的外因

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部书法史就是文字的发展和使用史。从古老的甲骨文开始,到魏晋南北朝文字演变的完成,汉字中的艺术基因不断得到发掘、阐微、创造,汉字的书写成为一门源远流长的独特的艺术。汉字在文化传承、政治统治、社会生活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汉字书法则不仅是将汉字写得美妙,而且成为汉民族特殊的精神创造活动。因为书法与文字的这种血缘的关系,历代帝王对其喜爱有加当然是可想而知的了。如果从东汉算起,到宋齐梁陈,共四十八帝,就有二十八帝可以说是书法家。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皇帝爱书、能书除了书法艺术本身的魅力之外,还与书法同时又是文字有关。周礼规定保氏教国子以六艺,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而其中的“书”即指“六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字。汉代的统治者曾对官宦子弟作出规定:

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以大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在这段话中“字”和“书”并举,“字”其意偏重于文字,而“书”则已经有比较明显的“书法”意味。中国历来就有上行下效的传统“上之所好,下必甚焉”,皇帝们喜欢书法本身就是一种导向,他们有的本身又是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唐代韦续在《墨薮》中说:“章草书,汉齐相杜伯度援稿所作,因章帝所好名焉。”魏武帝曹操的字是否真正好,不见真迹,未可妄评,但他喜欢书法,爱惜书法人才,倒是史有所载。有的皇帝不但白己酷爱书法,还采取措施推动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繁荣。如汉灵帝在位时,因当时流行的儒学经典中文字的差异很大、很乱,为了纠正这些弊端,灵帝答应蔡邕等人的请求,让他们把校正后的经籍刻在石头上立于太学门外,这就是“熹平石经”。对此事《后汉书》曾有记载: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梁武帝萧衍好文艺,尤其痴迷书法,他不但擅长书法,而且有不少书论传世,如《观锤繇书法十二意》、《评书》以及与陶隐居论书的九封信件等。另外梁武帝还让中书侍郎虞和奉命清点当时馆阁“密藏”的锺繇、张芝、王羲之等人的法书的保存情况,以及有关王羲之的一些奇文逸事等,这些具有丰富的史学意义。又命袁昂作《古今书评》,此文与其它书评不同,所评书家人数虽少,但跨度较长,对书家不作综合评述、不分等第,只在每个人名下品题三五言,他用自然事物和人物形象喻书,开创了一种新书评形式。从以上所举这些事例可以看出,那些爱好书法的君王固然对书法的爱好有其政治和社会的原因,但不得不承认由于他们的参与、支持乃至推动为书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在总结那一时期的书画艺术之所以能走向觉醒时,这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