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寒门士子的抱团取暖——宣南文化!

寒门士子的抱团取暖——宣南文化!

2018-04-27 11:09 文章来源: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各种各样的地域文化,其中宣南文化又是比较值得一提的地域文化现象。宣南文化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包容与开放,,特殊在哪儿呢?开放吸引天下各地的人聚集于帝都,于是有了人文的荟萃;而包容是作为皇城应有的气度,因此于是大气的北京在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人才的共同建设下,迸发了各具生机的地域文化。

北京作为历朝首都,借着“中心”所特有的凝聚力,吸收和兼容着一切外来人口和外来文化,那么,宣南便是这个中心的联络处,是北京设在外城的接待站。明清是宣南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明朝既永乐后建都于背景,此后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先进文化、群英荟萃之地。从明永乐十三年开始,北京正式取代南京成为中央考场,全国各地的举子每三年都要要进京参加一次会试,这些进京赶考的士子大多寄居在宣南。

一旦考试不佳名落孙山,富有的举子可以返乡等待下一次会试,而家境贫寒的人因囊中羞涩回不了家乡,便只好寄宿在京城周围等待三年,或者就在附近另谋生路。这些寄人篱下的穷文人倍受冷眼,心灵上遭受着沉重的打击。而考中了的那部分人在京城做了官以后,也大多还是回到住惯了的宣南来定居。这些人虽然有了一官半职,却也比不上满族官吏富有,于是宣南一带常年活跃着成千上万的“贫吏”、“穷儒”。而这些人就是促使宣南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士人的聚集,各种各样的会馆为了满足各地需求不一样的士子们的需要应运而生,而宣南一带则集中了大量以服务士人为主的同乡会馆,在复杂的政治领域,由地域、亲情作为纽带编结一张关系网,用来再政治上取得一定的便利,这是身居外地的举子和士人出身的官吏所必需的。会馆不仅解决了各省举子寄宿的问题,同时也为他们准备了理想的公共空间,为士人的集结、交往、形成社会能量提供了便利。清初的“燕台七子”,康熙年间的“海内八家”、“都门十子”,嘉庆年间的宣南诗会等,都是当时的士人集结。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