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书画大师启功:我买艺术品不是为了收藏(组图)

书画大师启功:我买艺术品不是为了收藏(组图)

2018-06-19 13:19 文章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启功为吴镜汀《江山胜览图》题跋启功为吴镜汀《江山胜览图》题跋

启功先生解释这些学者的题跋,是他们针对王鸣盛的文章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而且后跋往往驳难前跋,反映了当时学者们生动的学术思想和开明的学术氛围。先生觉得,这种群言堂的学术精神值得后辈学习发扬,由此引发了先生买下这个手卷设法广为流布的强烈愿望。

启功先生看到的另一个手卷,是他青年时期的绘画导师吴镜汀先生的山水长卷《江山胜览图》。见到此图,启功先生倍感亲切。他说:“1932年我跟吴老师学画时,亲眼看见他作这幅画。几十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但这幅画完成装裱以后,我就再没有见过,所以今天能再见到它真是奇缘,倍感亲切。”启功先生还说:“吴老师长我九岁,当年他一边作画一边对我说:‘我正是在十八九岁的时候用功出成绩的,你应该在这个时候努力进取,打好基础。’老师的这话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启功先生说:“我买下这两个手卷,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纪念老师,是纪念品”。

不久,启功为了让这些墨宝公诸于世、永远流传下去,决定出资请香港翰墨轩出版公司将这两个手卷影印出版了。

类似此事在启功身上还很多,比如,启功买旧拓《玄秘塔碑》就不是为了收藏。196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启功在琉璃厂的庆云堂见到一本旧拓《玄秘塔碑》,就买了回来。原帖是粘贴本,由于受过潮,有的地方已经发霉,他便亲自用手把拓本捂湿、再慢慢揭开,又花了几天时间把揭下的拓片重新粘贴在新的纸上,装订成册。然后题写书签,名为《柳公权书僧端甫塔铭》。原帖有缺失的字,他又找了《唐文粹》对照原文把字补上,校正过程中还对《唐文粹》的疑问之处做了考证,提出自己的见解批注在贴上。

启功得到这本帖后经常临写,对临写的情况有所感慨则记录在贴上。1974年他在帖上注有:“余获此帖,临写最勤,十载以来已有十余本,平生学业无进,渐老自励,庶以补过。”1995年又补充记有“今距此册时已三十周岁,目力渐衰,小于此字,则需用眼镜矣,1995年9月7日临一本毕,余八十岁后所临第一通。”从上述记载看,启功所临《玄秘塔帖》至少有十一本,但现在家中一本临写的墨迹也没有,早已都被朋友索走,散落在收藏者的手中了。

启功对书画的鉴定,有两个方面是某些专家所不及的:一是他知识面广,他研究过书法史、绘画史,对古文字学、古典文学、训诂学、避讳学、目录学、考据学都有研究,又熟悉古代的典章制度、民俗礼仪等,遇到鉴定中的问题,他可以综合利用已掌握的信息,作出正确判断。二是他本人有书法和绘画的实践经验,熟悉驾驭和利用这些信息的方法,从学术研究和艺术鉴赏的角度去分析,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别人熟视无睹的问题,发表别人不能发表的卓见,独树一帜。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