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博物馆里惟妙惟肖的熊文物(组图)

博物馆里惟妙惟肖的熊文物(组图)

2018-06-21 09:35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1

早在华夏的先秦时期,作为力量与吉瑞之象征的熊,即在史书中有所记载。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的著名类书《太平御览》卷五十,就曾引先秦古籍《山海经》所书“熊山有穴,恒处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若冬启夏闭,乃必有兵”之言。而宋元时期说话艺术的讲话资料,描写纣王太子殷交协助武王伐纣的故事《武王伐纣平话》(又名《新刊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中,还说西伯侯姬昌夜中梦见一虎,肋中长有双翼来至殿下,周公解梦云“虎生双翼为飞熊”,必得贤人,后果得当时正在渭水之滨垂钓的“姜太公”姜尚。故后人以“飞熊”指君主得贤的征兆。而汉代人亦认为熊是居住于神山中的灵兽,具有沟通天地的能力。甚至后朝中,还表现熊具有驱魔辟邪等作用。

熊的艺术形象,最早可见于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三只玉熊。熊类作品出现最丰富的时期则为汉代,其塑造材质、方法多种多样,且表现情态、方式亦极其精彩绝伦。如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952年在安徽省合肥市汉墓中出土的一对鎏金熊形青铜镇(图1)。魏晋以前,古人于室内皆为席地而坐,同时起身落坐时为了避免席角折卷,就在其四隅压镇。而多被做成动物形的汉代青铜席镇,则有虎、豹、辟邪、羊、鹿、熊、龟、蛇等常见题材。它们构图紧凑,造型生动,件件堪称精巧的工艺品。且这一对鎏金熊形青铜镇,短耳竖起,双目前视,昂首张口,长嘴前伸;其前肢自然上举,后肢弯曲,把肥大体态之熊的造型处理得憨厚可爱而并不蠢笨。汉代工艺家颇善塑熊,将通高5.2厘米的这对熊镇放置于坐席四隅,就为汉代较单调的室内布置,增添了不少活泼、欢娱的气氛。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