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碑帖收藏的取与舍(图)

碑帖收藏的取与舍(图)

2018-07-10 08:39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梨白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张迁碑张迁碑

碑帖拓本收藏技术含量较高,但是,也不是说不能碰。比如我们可以在历代碑帖的拓法和装裱、碑帖拓本的特点以及历代书法家的生平、特长和代表作等方面,来寻找一些门径。

多读书 读好书

碑帖收藏和字画收藏有所不同。一幅画挂起来,画面构图如何、气韵是否生动,一眼可观,也会有各自的感受;但在碑帖里面,极少有画面性、观赏性的东西,而那些墓碑、墓志之类的,一般人也有忌讳,不大愿意把它们挂在家里。所以玩碑帖实际上更多的是讲考据,求善拓,要想玩得好,读书恐怕是少不了的功课。

眼下有关碑帖鉴藏的书出了不少。对初学者而言,古典文献学家陈麦青推荐了几本比较重要的书,首先是施蛰存先生的《金石丛话》,虽然这本书只有薄薄的五六十页,但绝对简明扼要、学术精准。通读这本书,可以对金石碑帖鉴藏中最基本的概念和常识,有比较切实有用的掌握和了解。其次是叶昌炽的《语石》。这是研究金石碑版的经典名著,里面讲到历代碑刻的盛衰,各地碑刻的分布,碑刻的种类、体例,乃至书家刻工,拓本优劣,纸墨装潢等等,几乎无所不及。而后来许多讲碑帖的书,往往也超不出它的范围。柯昌泗的《语石异同评》,又根据其新见材料,补充了不少有用的内容。中华书局把它和《语石》印在一起,方便使用,应当说是最好的本子。还有一些比较常用的工具书,不必通读,需要时查一下就行了。比如张彦生的《善本碑帖录》,马子云的《石刻见闻录》,王壮弘的《增补校碑随笔》《帖学举要》,容庚的《丛帖目》以及仲威的《中国碑拓鉴别图典》等。这些书各有特点。其中有一个地域的问题,如果是一直流传并收藏在京、津等北方地区的碑帖,张彦生和马子云的记录就比较可靠;如果是上海和南方的东西,王壮弘的说法就相对可信,因为他们对自己亲眼见过、比较熟悉的重要东西,大都作过研究,更有把握和心得。

学会自己找破绽

除了看书,最好还要养成自己校碑的习惯。因为前人碑帖著录中那些考据点的记录,反过来也经常会成为造假者们的“造假指南”。比如:专家们书中提到某碑某帖宋拓本的考据是其中某个字的完好程度、损泐状态等等,造假者就会专门在这些考据字上做手脚。如果初学者仅仅只是根据书中那些记载去刻舟求剑,碰到被动过手脚的东西,往往容易上当。但造假者其实也多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因而在做假时常常会顾此失彼,露出破绽。藏家如果养成自己校碑的习惯,就比较容易发现这些破绽——著录书上有记录的考据点他做好了,没有的地方却反而已有残损,那这个拓本肯定是用差的“做成”好的,甚至是翻刻假造的。

陈麦青建议,如果你得到了一件碑帖拓本,最好设法到博物馆、图书馆等收藏机构去找同一碑帖的善本细细比较一下:我手里这个东西的考据、纸墨等等,究竟是比它好还是比它差?好在哪里?如果没有条件看到实物,至少可以找一些印得比较好的影印本来进行比对。除了老的印本,现在很多出版机构又新印了不少善本碑帖,比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翰墨瑰宝”系列、上海书画出版社的“碑帖名品”系列、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宝晋斋法帖》等等,还有日本二玄社,尤其是它的原色法帖系列,有49种,迄今为止仍然可以说是做得最好的影印本。当然,再好的影印本也有它的有局限:只能校字口考据,无法辨纸墨气息。

一般一本碑帖多的大概三四十开,少的十来开左右,自己动手每天校三到四开,最多也就十天、一周的功夫。这是一个很好的玩赏和提高的过程。慢慢地积累多了,你的眼力、学养就能不断提高,就会有自己的心得。

拓本的年代越早越稀罕

也许很多人知道,碑帖拓本的年代越早越稀罕。唐拓本虽有存世,但绝对少,所以一般来讲,最好的就是宋拓本。以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为例,宋拓肯定最好;明拓现在来说也算可以,清拓的就不行了,因为《九成宫》碑石到了清代,由于石碑本身年久风化,加上拓得太多、又屡经挖洗而几乎面目全非了。所以,与其花高价去追逐一个已经不乏宋、明善拓的名碑的清拓甚至更晚拓本,倒不如去关注那些相对后出之碑的真正初拓。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