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艺美视界展预告:《拒绝丛林世界》刘威绘画作品展(组图)

艺美视界展预告:《拒绝丛林世界》刘威绘画作品展(组图)

2018-07-10 08:58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展览主题:《拒绝丛林世界》刘威绘画作品展展览主题:《拒绝丛林世界》刘威绘画作品展

主办:北京虹墙画廊

协办:北京新安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艺术家:刘威

学术主持:段君

出品人:古伟碧

展览统筹:潘念

开幕时间:2018年7月10日晚上20点整

展览时间:2018年7月10日至2018年9月2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4号798艺术区陶瓷二街(近798艺术区南门)

抗拒丛林世界 ——刘威的绘画脉络

文/段君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今,蔚为大观,绘画作为其中一支,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中,虽已不是中流砥柱,却也始终未曾没落,无论题材、图像,或是语言、观念等方面,均颇有建树,这其中离不开每一位艺术家个体的探索,尤其是2000年以后,中国当代绘画枝繁叶茂,很难再像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那般,用笼统的概念去进行命名或归纳。2006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的刘威,也在最近十年参与到绘画纷杂的进程中来,求学期间他已在电脑美术行业崭然见头角,2005年底他曾跟随同学来到北京,在曾梵志燕郊工作室短暂停留了几日,可以说是他第一次对中国当代绘画获得初步了解和现场感受,在从北京回武汉的路上,刘威下定决心走绘画之路,他意识到成为职业艺术家比今后一成不变的体制工作生涯,要更加符合他的性格和理想。

但成为职业艺术家的道路布满荆棘,不可能一蹴而就,毕业之初,他没有直接落地北京成为职业艺术家,而是不得已在湖北尝试了代课、杂志美编等工作,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仍旧难以适应,于是选择离开。同时,他的画作参加了几次展览,比如德国某画廊和星空间的群展,同时得到行业人士的关注,可谓一只脚踏入艺术界,恰好这一时间段又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井喷的急遽上升期,对刘威成为职业艺术家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他早期的作品风格初见端倪,比如画中人物头部比例偏大,人物面孔通常缺乏激烈的表情,显得平静和孤独,甚至呈现出冥想或呆滞的状态。2008年在友人的帮助下,刘威正式转战北京,并于2010年在798艺术区虹墙画廊举办《记忆——刘威个人作品展》,这一年,他的创作进入良性阶段,在构图布局和人物主体的确立方面开始真正形成自己的特点,画面的上半部分一般设置为天空,下半部分则铺以大地,画面中间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或几个少年——更多的是一个孤独的少年,与少年为伴的是各类生活道具,例如旅行车、拖拉机、根茎蔓延的大树、比例放大的萝卜等等。这一系列作品在市场上反响出色,其中一张《旋转木马》还成为2011年第三届新锐绘画奖的展览名称,但从创作上看,画面的图式性过强,刘威也认识到图式性绘画的潜在问题,因此最近几年他不断地消融图式感,不打算把自己固定在僵化的同一模式中,而是力图追求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感受的表达。

当然,对于前期的刘威来说,星空和大地曾经是重要的,它们原本就是画家的依靠,用刘威自己的话说:只要星空和大地还在,他就不心慌、不悲哀,扎根于大地、向天空舒展。可以说,刘威的“三段式”或“三角式”构图,是一种范畴化、结构化、稳定化的舞台设置,中间那些比例放大的道具,类似于大跃进时期尺寸夸张的橘子、西瓜、白菜、帐篷、爬行动物等,一方面隐藏了刘威对虚妄理想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画面中制造出更加荒诞的图景,巨型的橘子、西瓜等既是现实的描绘,也是对超现实的嘲讽,用法国哲学家利奥塔的话说,图形在多大程度上被视为骗局,我们就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在其中寻找真理。

2013年刘威在玉兰堂举办个人展览《旷野与星辰》,作品风格以精细为主,对于画面质量的提高,我认为是有益的,但刘威感觉到并不是特别地顺手,以至于他在画布之上的手感方面有所忽视或减弱——手感原本是他的优势之一,而且刘威对“传统中国式”绘画一直情有独钟,尤其倾慕传统绘画的气势磅礴和厚重沉稳,最近他终于慢慢实现了他内心的美学渴望,2018年他创作了一张《山外山》,就颇具古意与气势,全画色泽沉着,一个长着翅膀的旅行少年,站立在险峻的窠石之上,身后是群山峻岭,绵延起伏。少年,作为刘威画面中最重要的主体,意味深长,少年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却在现实中不断地跌倒和受挫,但他敢于或无奈地去接受种种磨砺,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是任何一个个体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刘威的画总给人以希望,很少看到他在画面中流露出绝望的心态——尽管现实是悲观的,2014年他创作了一张《希望》,画面的场景是水天一色,中间画了一艘船,已经明显成熟起来的少年,手持长杆站在船上划桨,随行的妻子怀抱着一个诞生不久的婴儿,姿势和样貌犹如西洋画中的圣母子,船上满载微型山水植物,反映出刘威当时的现实生活状况和他理想中的生活愿景,整个画面弥漫着世外田园的浪漫气息。少年所划的船显然是一种希望的象征,它帮助少年渡过困难的现世,从此岸划到彼岸,摆脱过去,走向未知。山水植物在《希望》中的出现,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象征沿途风景,刘威把它们装在小船上,意在表明:即便未来不能到达理想的领地,但至少他曾经努力划桨,山水植物就是见证。联想起2012年他曾画过一张《邮差》,就能够理解他创作的主题线索是具有延续性的,在《邮差》一画中,邮差打扮的少年推着递送邮件的自行车,并不艰难地行进在山林间,最显眼的是画中那颗巨型老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地上是植物,头顶是星空,画面不仅精细耐看,更是耐人寻味,邮差的路是一场旅途,少年不仅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更是将友好的消息带给远方。刘威十余年的绘画脉络,其实就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少年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关于少年心路历程的故事,他没有把他所经历的过去直接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进行庸俗化的再现,而是将现实进行夸张化的隐喻,以虚构的手段消化在他构想的场景里,最后把他所感受到的和想象的理想境地传递给其他能懂得的人。

近年来,刘威对山水、树林等古代题材和富有古意的画面质感兴致盎然,2018年他画的《远上寒山》、《山有隐》等,题材均聚焦于松树、石块,以及鹿、鸭等归隐田园类的形象。山水作为一个母题,使刘威解放出来,不再局限于具体的某一个题材和某一种模式,刘威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他甚至开始更加放松地去画群山,去画那种接近传统书画里几下就勾勒出群山的暗示性印象,而不再像从前一样精细地抠出山体。山,是少年需要翻越的障碍,也是一种远方的象征,它不仅是阻断,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望,翻越群山,可能看到的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但对现实来说,更可能看到的还是跟过去一样残酷的景象,但刘威在内心深处希冀看到的,是微乎其微的、或许能够惊现的不同景观。

纵观十年,刘威画中的少年已经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少在外游历,如今的他不断地返回家园,特别是今年频繁出现在画中水草丰满的场景,实际上是隐喻少年已离家多年,故地的植物蔓生,主体经历磨练之后从容地归返。联系到刘威的内心,与开朗外向型的人群相比,刘威的个性的确有些封闭,生活模式也相对简单,不善于交际,对艺术有他自己的认识和坚持,因此有时候画面略显紧张。不得不说,画中主体是刘威自己一部分的写照,少年作为主要形象,虽然慢慢地成熟起来,渐渐演变成一个似乎成为成人的少年,但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发展成为成人,还保留着少年的许多基本特征,仿佛他不愿长大,依然怀揣着理想和希望。对画中少年来说,成人世界是一个丛林世界,是一个充满诡计和竞争的阴暗世界,弱肉强食。刘威在他十年左右的职业生涯中,描绘的是一片祥和与祛除了伤害的田园或花园世界,虽然有过历练但仍旧不能预知未来的状态,可以说,刘威全部的画都是幻想的艺术,类似于“白日梦”或“小小说”,弗洛伊德曾把艺术中的幻想视为对自我的慰藉,不同于宗教话语或仪式,它们虽然都是对自我欲望的实现,但宗教话语怀有实现的目标,在实现中使他们创造的形式和表象化为乌有,而艺术的幻想手段则是通过种种形式和种种形象,让观看者对艺术家创造的表象及其过程有所认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艺术禁止自我欲望或自我理想的实现,艺术家始终将欲望或愿望维持在未实现状态,因为一旦实现,艺术——至少是艺术家个体所认为的艺术,就终结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刘威的画离现实的距离相当遥远,也恰恰是因为相当遥远,刘威今后的画才具有广袤的探索前景。

2018年6月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