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画廊 > 安德鲁斯:风景画让我们离自然是近还是远(组图)

安德鲁斯:风景画让我们离自然是近还是远(组图)

2018-07-25 08:39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马尔科姆安德鲁斯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风景》达-芬奇 纸本墨笔 1473 年 乌菲齐美术馆藏。《风景》达-芬奇 纸本墨笔 1473 年 乌菲齐美术馆藏

上海博物馆“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展”已进入倒计时,这一展览展出近三百年来54位英国伟大风景画家的71幅画作(展期至8月5日)。

英国风景艺术研究专家马尔科姆-安德鲁斯教授此前受上博之邀撰写了《风景的经验:西方的艺术与自然》的文章,讨论如何“回应”西方传统风景画的一些根本问题。 其中,“回应”指的是“面对风景画表现出的任何形式的反应”,从凝视一幅风景画时可能产生的感觉到更具沉思性、理论性的思考。

本文全文刊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摹造自然》,《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经授权节选刊发此文。

在进入正文之前,笔者首先想提几个现代社会中风景画的观看问题——首先,风景图片总是吸引我们走近自然,但是它们是否同时也让我们“远离”自然?——这也是法国著名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提出的问题;他在1902年这样写道,“我们今天的视觉已经过度工作,被各种的图像记忆所折磨……我们再也看不见自然, 我们只记住画家所塑造的画面。”

我们对真实风景的体验,是否逐渐变成了一系列的画面,而非我们生活、工作的环境的一部分?如果这样说太夸张了,那至少可以说,风景画已经嵌入我们对真实风景的体验中去,并且密不可分;而风景与风景画也就陷入了一个反馈环路(feedback loop)中。在城市化显著的国家中,很多人在亲身感受自然之前就积累了大量视觉图像,结果是图像中的自然影响了我们对真正实景的现实感知。如果风景不能轻易被取景,被制造成图片,那就只剩下随即消逝的审美体验而已。在当代,每一个自然景观都被我们所熟识的某种框架限制着——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几百年建立起的风景画的概念,是否使这种框架更加根深蒂固?

西方风景艺术:起始
艺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1903—1983)曾这样说过:“除了爱,恐怕没有什么能比一处好的风光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更能让人们团结在一起。在欧洲,这种对自然的热情早已有之,并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典时期。

自然美得就像是艺术!也许风景画总是将自然景色理想化。艺术家们通常需要选取、调整安排一处景色来形成一处特定的构图,这种人为控制与塑造的过程是重塑物理世界的一种方式——对艺术家拥有的这一能力,莱昂纳多-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1452— 1519)曾详细地解释过:

“画家是各种人和物的主宰者……如果他想要山谷,如果他想要看到从山尖展开的一片平原一直蔓延到海平线,他是主人当然有权利去这么做。同样的,如果他希望在低矮的平原看到高山,他也有权这么做……事实上无论是在宇宙中、在本质上、在表面上还是在想象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对于画家来说都是首先在脑中呈现出来,再通过画笔表达;画家的能力很强大,强大到能表现出合比例的和谐的全部景色,让人只需要瞥见一眼就能同时得知自然本身的样子。”

这种主宰一切的感觉一直以来就是观赏“广阔风景”所带来的巨大愉悦感的一部分。意大利诗人彼得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曾声称自己在1336年4月登上过两千米高的旺度山(Mont Ventoux),而他登山的主要目的就是欣赏风景。因此彼得拉克时常会被引为第一位现代旅行者。彼得拉克曾写到,当他站在山顶的同时,会陷入奇妙的迷幻中,但旋即又马上开始责备自己,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外在的物质场景而不是关注内在的精神状态;当想到这些时,他顿时感到窘迫和懊悔,于是默默走下山去……

从彼得拉克描绘的这种景观中得到的愉悦感,并不仅仅取决于单独自然元素的美丽程度,这种愉悦感也取决于所见之景的绝对规模和数量。 人在观赏了一片广阔而多样的乡村景象之后获得的满足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简简单单扫了一眼,就能把这么多事物收编在我们的视觉统筹之下,也就是莱昂纳多说的“瞥见一眼”。这种“统御一切者”的体验感,在画家将风景布置到画布上的过程能体会到,而在那些伟大景观的观者那里,当他们将视线扫过广袤多样的土地时也能体会到。

站在高处感受“广阔风景”的体验也催生出一个描绘性的语汇表来 表现这种让人愉悦的掌控感,比如“我们掌控一处景色”。法国哲学家、 政治家沃尔尼伯爵(Comte de Volney,1757—1820)用“宏伟壮阔的山脉”来形容黎巴嫩;他还在18世纪80年代谈及旅行者可以欣赏天边无止境的景致:“他就像在俯视整个世界……他感到一阵来自于驻足于这么多 伟大事物之上的欣喜,同时他的骄傲致使他俯瞰的时候也带着一份隐秘的满足感。通过俯瞰的角度欣赏景色所带来的掌控感和满足感,尔后也被风景画家们转换成一个重要的主题:例如扬-希博瑞兹(Jan Siberecht,1682—1764)的作品《泰晤士河畔的亨利镇,有彩虹的风景》。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