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蓝釉之上的博古图(组图)

蓝釉之上的博古图(组图)

2018-07-26 13:13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芙蕖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杏圆瓶底款

图五 杏圆瓶底款

关于所绘这四件青铜器,很值得一说。第一件,提梁带活链式的铜壶,为战国至汉代时期较为常见的铜壶造型,汉代铜器中见有这类下承三足的铜壶;第二件,提梁卣为西周时期最典型的青铜器型,特别是提梁与肩部连接处绘一对铺首,惟妙惟肖,以及垂腹造型都与真器非常相似;第三件,青铜尊腹部绘云雷地纹和夔龙纹饰,而肩部置一对铺首,为商代典型风格,比如著名的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第四件,扁足式方鼎为商代常见造型,比如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就曾出土过类似的扁足方鼎。分析瓷瓶上所绘青铜器,皆有原形可寻,绝非臆造,想必当时制瓷艺人们应该是参考了实物或收藏图录所绘,也可见晚清社会对于商周青铜器已有了较为深入的认知。

蓝釉金彩,是清末瓷器较为常见的品种之一,蓝釉一般色泽较深。艳丽夺目、成色足赤的金彩一般仅用于官窑瓷器上,普通的民窑瓷器则多用成色欠佳的洋金彩,色调鲜亮,具有现代金彩的特点。

杏圆瓶是清代经典的瓷器器型之一,因腹部两面装饰杏核状凸起而得名,器型秀美。一般认为杏圆瓶的造型最早出现于清代雍正时期,之后历朝均有烧造,尤其是清代晚期最为流行,耿宝昌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就曾介绍过一件同治款窑变釉杏圆贯耳瓶。

另值得一说的是,杏圆瓶基本肩部都置一对贯耳,所以也称“杏圆贯耳瓶”。“贯耳”是指竖直贯通的管状耳,此形制由来已久,与投壶器型的演变有关。投壶是汉唐时期一种投掷游戏中使用的器具,比赛者从远处将箭矢掷向投壶中,汉代投壶还没有贯耳,晋唐以后的投壶则在颈部增设了两个贯耳,壶口与贯耳都是掷箭矢的目标,以丰富投壶游戏的花样。此后,贯耳渐渐成为瓷器的一种装饰,这类瓶即称为“贯耳瓶”,宋元时期和清代都很流行。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