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赵之谦用双钩法钩摹的宋拓本《刘熊碑》
(石碑雕刻于汉代)
华艺国际拍卖 2018 春拍
古人艺术生活的产业链
除了以上归纳的和古物直接相关的艺术消费模式,古人其实还会在各种所谓的“文娱”活动中消费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追求,不仅会形成“产业链”式的艺术生产和消费关系,某种程度还为产业链中的从业者提供了薪资与名望。
乾隆皇帝的审美眼光常被今天的网友误以为是“农家乐”,但其实他也十分推崇古雅的艺术品位,在这条追求古代艺术的产业链中,乾隆皇帝更可谓是其中最重要的推手,例如乾嘉时代颇为流行的“访碑活动”。皇帝本人对汉代古碑上的汉隶文字十分感兴趣,当时的达官显贵为了满足皇帝的需求,即展开了一系列在今天看来像是“文化旅游”性质的“访碑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等地大批千年以前的汉代古碑得以重见天日。时任河南巡抚还以“百金”的酬劳,聘请善写汉隶的书法家钱泳,来为乾隆皇帝的贡品题写汉隶。也许这在今天看来,是不甚光彩的行为,但在当时,一个未入世的读书人,能够得到百金酬劳的情况,无疑显示了优秀读书人可以依靠文化产业谋生的情况。甚至到了“碑学”大盛的晚清,今天在拍卖市场上让人们熟知的赵之谦等人,也还以研究、复制古碑为毕生的追求和谋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