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条中轴线还是始于元朝对大都城的规划设计,到明清两朝才形成了现有的规模。可是为什么要规划这么个中轴线呢?
要探索这个中轴线的起源,还得讲中国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血脉。就说中国的这个“中”字,它就是对于古代城市中轴线的最好的图示。从这个象形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座四方的城池,也看到了贯穿整个城池南北的中轴线。“中”这个观念在我们中国可以说由来已久,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明显透露出当时中国人已经具备关于东西南北中的认识了。在这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中,坐标原点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在所有的方位中,“中”无疑至关重要。它是空间的起点,是所有方向的交汇处,因而它是最尊贵的方位。无论对于一个家族、一座城市还是一个国家,莫不如是。《吕氏春秋慎势篇》中说:“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北京城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先有规划而后建的城。这个规划有个依据就是《周礼考工记》。依据周王城的思想,在一块空地上建起的一座方形的城,皇城在城中央,重重包围。这就是依据。几千年来,中国的都城就是在这个规制下建造的,体现的是儒家的礼制思想。只是后来到汉以后,发生一个变化,那就是明显的城市中轴线的出现了。三国时期,曹操建的邺城里面,每条路都对着,其中有一条路非常突出,它对着皇城,这就是最早的在城市里头引用中轴线的都城。
那么元朝呢?中轴线的划定,对元大都的规划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要确定中轴线,就要符合“山环水抱必有气”的地理环境。在本书的开始我已经讲过了,北京城选址就在昆仑山北支山脉上。西山、燕山两山脉在北京的南口会合,形成了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山湾,山湾环抱着北京平原,永定河水系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北京平原。这“山水交汇”之处,就是选取中轴线位置的基础。确定了龙脉(地势 南北轴线)、水脉(水势 东西轴线)的交汇标 就可以确定城市的穴(中心点)。当年刘秉忠利用现在北京什刹海、北海一带天然湖泊的辽阔水面和绚丽风光营造了这个帝王之都。为了使中轴线不湮没在湖水之中,他在圆弧状湖泊的东岸划出了一条南北与湖泊相切的直线,切点就在今天的后门桥,切线就是今天的中轴线。
明朝改建了元大都,中轴线位置依旧并向南延伸,直到修筑了外城,终于形成了今天所见的这条雄伟的建筑长廊,从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太和殿、景山到钟鼓楼,将外城、皇城和内城串联起来。现在,这条中轴线仍保存完整。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平衡对称、高低有别、错落有序,形成一幅独有的壮美画卷。
那么明朝的中轴线和历史上的中轴线有什么不同?首先说,早期的中轴线理念是十字轴线对称的。明朝的中轴线是左右对称的。对称的思想没变,形式变了。这样一变,就更加突出了皇权至上观念了。所以,北京的中轴线是继承了古代建筑整齐对称的思想,完善了中轴两侧的对称布局。永定门两侧一边是天坛,一边是先农坛,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称感。到天安门后,一边是太庙,一边是社稷坛,非常明显。最主要的是建了景山。原来中轴线上的景山位置有个圆形建筑,但没有山。挖湖堆出来景山巧妙地处在了中轴线终点上,也使景山成为中轴线上的全城制高点。这不仅增加了城市景观,也使中轴线的内容大大增加了。
这样,经过在5000年的历史演化,中轴线最后形成了一条非常出色的气魄雄伟的北京城市中轴线。整个北京的政治、文化活动都紧紧围绕着中轴线展开,它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其实,城市轴线不光中国有,也不光北京有,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但它们都比不过北京,都没有像北京中轴线如此之长、如此笔直壮观,更没有北京中轴线所包含的那么丰富的文化。有轴线,而且把众多重要建筑都压在轴线上的城市,全世界就数北京。能把中轴线利用得如此完美,全世界就数北京。中轴线将京城分为东与西,位于中轴线上的宏伟宫殿建筑群——皇宫、紫禁城是北京的中心,是龙脉的重中之重,它同时也是北京城的核心,有了龙脉北京城就有了魂。紫禁城外还有城,紫禁城、皇城、内城与外城,城城呼应,都是以中轴为线;中轴的东西两侧对称修筑,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了,它们都是依附于这个龙脉修建的,它们是龙脉的附加品,为皇家御用。还有城墙、门楼和角楼,也都是以中轴为线布局。有城就有街、有房,标准的北京街巷是胡同,房子是四合院。胡同可以是横七竖八,却怎么也离不开中轴,怎么走也不会迷失方向。走街串巷的叫卖声,怎么喊也会传入四合院。四合院可以是大大小小,却必是中轴式建筑,设计正房、两侧厢房、正门与侧门,关起门来,自有安身处,自有天伦乐。所以说,北京的中轴线是一种圆满的境界,既可体现地理上的风水要求、文化与心理上的要求,还能体现政权的要求,它相当具体地贯通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一中华文化精神。无论从建筑学、方位学、规划学还是文化学上讲,北京这个中轴线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就像北京的灵魂,承载着这个城市的文脉。
所以说,北京的中轴线是一种圆满的境界,既可体现地理上的风水要求、文化与心理上的要求,还能体现政权的要求,它相当具体地贯通了“致中和”这一中华文化精神。无论从建筑学、方位学、规划学还是文化学上讲,北京这个中轴线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就像北京的灵魂,承载着这个城市的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