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张旭《草书断千字文》石刻 资料图)
如果说瘦金体是作为帝王、书法家的赵佶内心的中正、拘谨,那么其狂草则是心性的释放。李志敏在《草论》开篇中说:“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得于心”“悟于象”,方可进入“草书妙境”。
童蒙养正
正如上文所提,因语言凝练,自问世以来,书家常将《千字文》用于书法练习。在明代《文渊阁书目》中,收录千字文20余种。现今敦煌遗存的《千字文》共38卷,各类写本均有,足见当时流传之广。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千字文》成为欣赏古代书法家书法造诣及自我修习的素材。
教育价值方面,千字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兼采佛道,是对中国儒释道文化的融合、凝练。在古代,孩童读四书五经前,常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为基础读物。现代教育之中,语文的启蒙教育也深受重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评委郦波因在近期的上海书展上表示“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语文学习,要锻炼的其实是孩子们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笔者认为,《千字文》在现代语文教育中,也能发挥其作用:用字、书写、感知以及韵律。
中国汉字以精炼为美,《千字文》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辽宁省博物馆的这卷《草书千字文》,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作者简介:正辰,策划、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