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至2017年中国画廊每年新成立数量对比
蜕变发展期:历经高峰后的理性回归
2008年以来,中国的画廊业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发展蜕变期。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拐点,从当时的拍卖市场成交情况看,当代艺术艺术品市场几乎经历了断崖式的下跌。2007年,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传统三大板块中,油画与当代艺术板块甚至曾一度超过中国书画,位居三大板块首位。而到2008年下半年,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却鲜有一线名家作品出现,二、三线艺术家几乎都在市场中消退,油画与当代艺术板块的作品上拍数量与成交额骤减。
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波行情的爆发和西方资本的参与有很大关系,当金融危机来临,西方资本撤出,西方藏家开始变现撤离,最终致使市场泡沫破裂,行情迅速跌至冰点。艺术市场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当代艺术市场行情的剧烈变动自然影响着中国画廊业的格局变化。在外资画廊方面,有部分因难以维持运营开始选择撤离内地市场,这其中韩国画廊表现尤其明显,例如昌阿特画廊、阿特塞帝画廊以及阿拉里奥画廊先后退出中国市场,当然也有不少外资画廊仍然选择留守中国内地市场并对其未来发展有所期待。另外,与内地的北京、上海相比,2008年后的香港地区凭借地缘与政策的优势,当代艺术市场得到迅速发展。香港国际艺术展在2008年成功举办后,在2012年被巴塞尔艺术展收购,并在2013年正式命名为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而与此同时,以佩斯画廊、高古轩画廊、科恩画廊、白立方画廊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知名画廊先后入驻了香港市场。
就中国的本土画廊而言,近些年尽管身处宏观经济的“新常态”发展期,同时也经历了艺术市场的沉浮发展,但其近10年整体发展却较为迅速。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2017年中国画廊每年新成立数量的统计看,2009年至2014年是中国画廊的一次发展巅峰期,2014年国内新成立画廊数量达到347家的阶段性峰值,并在此后逐年迅速递减。不难看出,本土画廊业在经历了自身发展的膨胀期后,开始逐渐趋于理性,更加注重学术性、专业性运营,整体进入蜕变发展期。
画廊业生态的多元格局
中国画廊业从经历了最初的萌芽期到近10年的快速发展蜕变期,在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后,整体形成了较大的体量规模,以及错综复杂的画廊生态。如今,虽然中国的画廊业依然存在着法规制度不完善、业内乱象丛生等问题,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应对多变市场环境的丰富经验。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画廊在立足国际化视野的同时,也表现出本土化的地域特色。
纵观国内整个画廊业,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 2017 年底,全国画廊总量为4399 家,北京、山东、上海、广东、台湾、香港的排名靠前,其中北京地区画廊市场规模较大,占全国画廊总量的29.1%。但因两岸三地艺术市场发展轨迹的差异性,港澳台画廊的发展要早于内地,尤其是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画廊发展相对内地城市更为成熟。因此,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的是内地艺术市场中画廊业的发展。而聚焦到内地画廊业,根据其历史沿革和运营模式的差异性可划分为本土传统型画廊和现代型画廊;根据成立画廊、运营资本的不同,又有本土画廊、国际外资画廊、境内外合资画廊3种模式的差异性。
本土画廊:于传统与当代间实现本土化
本土画廊必然是构成中国画廊业最重要的基础,在数量上有着绝对优势。根据本土画廊代理艺术品风格的不同,大致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经营中国传统艺术风格为主的画廊,此类画廊多聚集在传统文化街区或文玩市场,以北京地区为例,传统型的本土画廊多聚集在潘家园旧货市场、观音堂文化街、琉璃厂文化街等地。本土传统型画廊多代理国内画院、美协、院校等体制内的艺术家,且这些画廊多以“某某斋”“某某轩”为名,例如荣宝斋、朵云轩、汲古阁等等。另一类则是以代理现当代艺术风格为主的画廊,此类画廊多聚集在各自城市的各大艺术区,如北京的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宋庄艺术区,上海的M50艺术区、西岸艺术区、新桥艺术区等。此类画廊运营更具国际化的视野,其合作的艺术家多来自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并以当代艺术为主要创作方向的艺术家,画廊更看重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作品观念。整体而言,经营当代艺术为主的本土画廊虽然总体数量不如传统型画廊,但近些年也逐渐成长出一批代表性画廊,例如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长征艺术空间、偏锋新艺术空间、泰康空间、当代唐人艺术空间等等。这些画廊侧重国际定位,注重培养中国当代艺术家,擅长参与到国际市场中,已然发展成了本土画廊中运作当代艺术的典范。
由于中国画廊业发展历史较短,本土老牌画廊比重低。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数据统计显示,国际上50%的画廊经营在20年以上,而中国经营年限在20年以上的画廊仅占3%;画廊经营常常以10年为一个坎儿,国内画廊经营年限在10年以内的约占75%,由此可以看出国内画廊缺乏长期经营的心态。从国外画廊发展及成熟的历程来看,能盈利并且有稳定投资回报的画廊都是有10年以上的经营周期。因此只有长期运营,才能培养自己的藏家体系,而现实却是国内画廊大多是建立在套利心态下的短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