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克洛瓦十分擅长表现死亡与暴力的悲剧性场面,他把《希阿岛的屠杀》《萨丹纳帕勒斯之死》《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称为自己的“三次大屠杀”。看过《希阿岛的屠杀》之后,徐悲鸿感叹:“看了动人心弦的戏剧而流泪是常有的事,但看了一幅画而使人流泪是少有的。”
留学法国的徐悲鸿“被那些欧洲的经典大画所感动,称叹‘不愧杰作’”,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从他的《徯我后》《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作品中,读出了对伦勃朗《夜巡》、席里柯《梅杜莎之筏》、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的致敬。
德拉克洛瓦在中国并无直接继承者,但他的激情、色彩、气魄通过以印象派为首的后世艺术家流传下来,成为了当代艺术创作的高标。他并不完美,但他总在追求,追求做出伟大的作品。正是这种浪漫和理想,为他在艺术史上赢得了稳固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