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学奇,字大可,1951年生于南昌,祖籍云南曲靖沾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南昌大学兼职教授,江西画派研究会会员,江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南昌画派促进会副会长,系江西画院、南京书画院、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南昌画院签约画家。现任江西四方书画院副院长、四方陶瓷馆馆长。
某次画展,诸家作品纷呈,不少人均为南墙高悬的几张巨幅花鸟 画所吸引,有临摹拍照者,有引颈细赏者……已故的著名画家黄本贵兄激动地拉着我说:“这个方家老二,气度不凡,声势磅礴,笔墨灵动,意趣精微,将来定有所成……”。先生平时 极少如此夸奖后生,此次独具青眼说出了大家共同的感受。
方学奇是自学成才步入画坛的。在论 家庭出身决定人生的往昔,他无缘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幸有痴于艺道的兄长方学晓帮助影响,潜移默化,经历自我奋斗的万苦千辛,几度脱胎换骨,其中甘苦自不待言。
学奇是个善学者:他对艺术领会的层次高,能在中华千百年的传统里,在各家大师的脉络中寻求、窥探,找到与自我秉性相通的,与自我心弦合拍的东西,并紧紧地掌握,不使有偏欹,他崇敬八大山人,喜爱吴昌硕、潘天寿 诸家,但深知没有可能在功力上吸收大师之长,即所谓求其术,不如问其道,无其形亦 具其影。用纪德的话说:“朝着月亮瞄准,总比朝着树梢打得更高。”学习“奇”处, 是学习大师们民族传承的审美意念,以及表现审美意念的传统形式法则。所以在他的作 品中找不到八大的冷逸,找不到吴昌硕的高贵雍容,更无潘先生的大度平和,因为这是大师人格 的显现,不是学得到的,他十分明白人格的魅力是难以雷同的。
学奇是个善学者:他学习之“奇”在于“浩浩大江 只取一勺”。他深深地理解跟着感觉走只对了三分之一弱,因为跟着感觉走必然导引为 对自然客体无尽的周至精确,而悲剧正在于客观的真实有害于艺术的深化。他之取大江 之一瓢饮是发掘传统基因与现代观念的结合点,有何可借鉴发明之处?以他画的兰花、 水仙、菊、荔枝为例,既承继了古代近代大家的笔墨,操笔似刀斩斧劈,落墨如风起云涌,又渗入后现代的构成意趣,在次要辅助的配景上,在次要的形象上,在点线面的合 成上,在点线面的组合规律上痛下过一番工夫,吃过一番苦头,他的画较传统的更重光 影体积,但这一切又与西方的哲理意识有本质的区别,故而他的作品能令观者体味到很 强的民族风范和意趣,他的作品是纯净的中国画。
学奇是个善学者:他之“ 奇 ”在 于他比许多中青年画家更深地懂得大师的观念,是一种神奇的种子,它会渗透影响近似 至相同的观念,大师的作品往往能变成追随者思想上的锁链,这就是当今画坛小假吴昌硕、小假齐白石触目皆是的原因。自我观念能引导独特的思想(甚至是偏激的思想), 思想是观念的一部份,思想只起充实观念的作用,故而,只有思想能左右作品档次的高 低绝妙的技巧,也拯救不了平庸的思想,而好的思想观念总是来自个人的经历和修养, 它是无法粗制滥造的。思想可以演变成为艺术及艺术品,为了达到深邃的层次,自我的审美意趣,独特的情感内涵,独特的形式处理方式,独特的造型意识和手段,都要求画家我行我素,最后达到独断专行。
这里并无拔高学奇的意思。他的作品也并非无瑕可寻,但是他真正领会自我的分量,并且在实践中孜孜以求,实属难能可贵。
最后出俚句,以为结语:“学奇我小弟,天纵识真理,学习诸大师,超越是梦呓。问古求原脉,放笔追意趣,处处避 镝行,方能保自己。”更祝学奇不断进步,如日中天。
(本文作者 吴子南/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