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钙”怎么补?
如果想成为一名有“美学担当”的艺术教育从业者,首先,对于艺术和美学要有系统学习和研究;其次,学习之后,要对美有深刻的体验;最后,具备前两点的基础上,是否愿意从事美的大众传播,需要从业者的坚持和责任感。目前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端是艺术培训机构只提供技能教学。另一端是在高校中美学属于哲学领域,一些老师教授的内容理论性过强,学生很难理解,学习就是为了修满学分。这要求从业者在专业知识和美学修养同步提升的同时,将专业融入生活,深入浅出,激发学生兴趣。
有时视觉听觉素养的养成和味觉一样,都需要一段时间培养。一些当代艺术家在准备装置作品展的过程中,某些作品却被保洁人员当作垃圾处理掉,这反映了创作者的想法很难被观众理解,和群众离得太远。还有,中国某些村落用流水线的方式制作“画”,一定程度降低了艺术的水准。而齐白石的作品,会画画的人觉得他的作品比例、墨韵很好;看不懂的人也觉得很讨喜、很可爱、颜色很丰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齐白石是最知名的艺术家之一,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他,而且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如果艺术提供者一味创作曲高和寡或流水线的作品,对于大众审美无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如何雅俗共赏是专业领域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当今的时代,就是“生活美学”的时代,其实就是“审美民主化”的时代,该时代特征也就是孟子所谓的“与众乐乐”。德国当代艺术家博伊斯有句名言,叫做“人人都是艺术家”,尽管这不可能实现,但却成为一种社会诉求。“生活美学”强调,人人都是“生活艺术家”。生活艺术家有个“生活”的前缀,就是在将艺术生活化的同时将生活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