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太古遗音”展唐宋古琴:呈现古人生活四艺(组图)

“太古遗音”展唐宋古琴:呈现古人生活四艺(组图)

2018-09-26 11:43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太古遗音琴(局部)“太古遗音”篆书款,仲尼式 晚唐—北宋,通长111 厘米龙美术馆藏

素琴一张,抚而和之

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美学思想:从习琴逐渐成为贵族身份和情操的象征,到真正成为高雅的文人之琴;从春秋战国坚定高山流水之谊的伯牙与子期,到寄托生命和精神交流的魏晋南北朝时的竹林七贤,乃至在宦海中沉浮、平复内心的躁动,追慕怀古,交互酬唱的宋元文人。古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酝酿,成为最能体现中国古典文化的乐器。

此次展览中“丝桐合为琴”和“但识琴中趣”两部分的名字,分别出自于白居易的诗“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以及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典故。

白居易诗中所谓仿佛自上古洪荒中传来的“太古声”不仅包含了古琴的历史相当悠久的含义,更讲述了古琴的“道”与人的精神内核产生共鸣,琴可与天地相通。在传说中,琴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桓谭《新论》云:“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文王武王改为七弦。”古琴各部的构造,则与自然人伦相呼应,如七弦分别象征金、木、水、火、土、文、武,是古人宇宙观、伦理观的反映。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