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组图)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组图)

2018-11-27 10:17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座谈会现场图(眉山乡野艺术节提供)座谈会现场图(眉山乡野艺术节提供)

李晓峰李晓峰

李晓峰,1963 年生于天津,祖籍山东淄博。1981 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哲学、美学,就读期间任北大美术社社长,1985 年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至今。现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当代艺术研究工作室主任,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

编著《艺术导论》《基础·基因》《中国雕塑1949—2010》《批评家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形象的对视》《视觉的维度》等书籍三十余部;策划“都市抽象”“都市靓丽”“动静”“态度”“海上一线”“以物之名”“飞翔的空间”“形象的对视”“视觉的维度”等四十多个展览;撰写《浮生涌动》《静水深流》《以物之名》《何谓沉香》《态度何为》《曜日孤峰》等文章一百余篇。

关键词:领衔和定位  田野装置  当代公民的思维  在地化的联姻

中国这些年的确从城市到乡村,从商场到田野,全方位的在产生这样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又恰恰是与当代艺术领衔和定位,这已经很成功了,如果弄很LOW的过来,那就很惨,所以说刚才他们在讲不可思议也好,难以置信也好,就是在中国这种田野上,有这样一个当代艺术的降落,不管这里头有多少假设的或者合谋的或者博弈的,这是事实,这个事实已经是很不简单了。虽然这次田野艺术节东西不多,大概只有13个艺术家的作品,整个现场很棒,特别让来自法国的朋友感觉很亲切,完全像法国的坡地丘陵的花园,这个感觉也是营造出来了。他们也是为了这个来推动,不管是房地产还是什么,能够以艺术的名义,让当代的作品在里面呈现,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好事情。

我再说一个态度,中国所谓公共艺术,从城雕走向野装,田野装置,这其实也是一个进步,城雕我们都知道,我们都是有这个经历的,城市发展最快的时候,是中国艺术最集中的层面,那里面人力物力投入特大,特别给我们雕塑业界的艺术家带来了改变,不管是物质生活改变还是创作的改变,很快这个城雕就遇到了瓶颈,从城雕扩展到乡村,这是一个虚拟的桃花源,这是一个人为的花园,在背后有巨大资本支持的人为花园里面,我们还有那么多当代艺术作品顺利降下来,虽然主持人在开幕式上用了一个我很反感的词叫嘉年华,不管是文化建设还是更前沿部分的试验表达,怎么能把它变成一次作秀呢,怎么能变成一个秀场呢,但它又是一个事实,我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它与当代艺术、与大地也好 、与空间装置也好,有更多的呈现机会。

还有一个我要说的是,中国离公共艺术多远,中国的公共艺术现在进入到了一个重要层面,是公关层面,而不是公益层面,如果用公益这个词来说,好像距离也蛮远的,如果我们的社会也达到这个文明度的话,我想我们的公关应该是处于公益的,绝不是作秀和嘉年华,当然也不是孤立的艺术家作品的孤立表达,它一定知道在地性,我非常同意,在地性的意义是什么?情感他们就有这个意义,他们做得比较理想化,自任村长,还要做选举,还要弄农村美术馆,这个试验是很重要的,这个试验后边我想提示的是,中国现代文明,新中国的政治文明与农村的关系是非常奇妙的,因为我们新中国现在讲的执政党就是从农村出来,最伟大的策略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很多艺术家也在重新回味这样一个,或者在反省中国的政治逻辑和政治进程,所以我想他们这些年来此起彼伏的乡村相间也好、介入也好,用当代艺术的形式,更多是是用当代公民的思维来搅动乡村,并且与它形成所谓在地化的联姻或者生长。我们现在的社会条件还离越后稀有还很远,人终极的终点,是人类社会最边缘的地方,所以从这个角度,这个公益是比较深的,我们不管田园也好、大地也好,与这个结合在是真正的在地。

责任编辑:石春丽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