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的昆曲乐器
毕铿的乐器藏品,都是在他的旅行途中,或是从他的朋友和同事那里收集来的。他并不是在寻找外观漂亮、年代久远或是做工精良的东西,而是对音乐本身感兴趣。毕铿的收藏品种类丰富,从塑料的哨子到精致的古董琴应有尽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收藏品不断被重新利用:起初,它们被用来在中国进行演奏和聆听,在被毕铿带到英国去之后,它们便被定期借给剑桥大学的学生和表演者。在20世纪70年代,毕铿时不时带着学生和朋友们,在剑桥大学举办小型的中国音乐会,在校园里刮起了一阵中国风。
如今作为博物馆的文物,这些中国乐器藏品已远离了音乐家和他们的听众,变成了另一种物质形式:为西方学者和参观者提供了更好了解中国文化的物质形式。这些乐器的最新转型,是被用来保护和记录最古老的中国戏曲形式之一——昆曲。
2.让昆曲更为“活态”地传承与发展
这次展览呈现了“全球昆曲数字博物馆”的三年项目成果。这一项目于2016年启动,旨在收藏、整理、展示世界各国所保存的与昆曲有关的文物和影像资料,同时给昆曲的演出机构与世界各地的观众们,提供一个昆曲演出与活动信息的交流平台。“全球昆曲数字博物馆项目”由剑桥大学的文化保护项目“康河计划”与考古人类学博物馆联合主办,与中国昆曲博物馆等昆曲界重要机构联合共建。该项目获得中国江苏省艺术基金、英国保护濒临消失的世界基金会、英国剑桥康河出版社、中国南京康河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