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在中国美术馆感受非洲木雕的“生命力”(组图)

在中国美术馆感受非洲木雕的“生命力”(组图)

2018-12-05 12:31 文章来源:艺术观潮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长久以来,非洲大陆一直以辽阔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古老神奇的文明形态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这片热土不仅是人类生命的摇篮,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还孕育了独树一帜的黑非洲文明。在丰富多元的非洲文化中,雕刻艺术因历史传统悠久,表现风格独特而著称于世,从早期的诺克陶塑到伊费雕刻再到贝宁雕刻以及后来类型丰富、风格各异的各地区雕刻,非洲雕塑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为山馆长介绍,作为中国最高的美术殿堂和国家对外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对世界艺术发展史上重要美术作品的收藏与研究是中国美术馆的职责所在。中国美术馆目前已收藏有300余件非洲不同时期的木雕和铜雕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1999年,由原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中国展览交流中心承办的非洲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行,这是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非洲艺术展览,共展出了来自11个非洲国家的雕塑作品,通过这次展览中国美术馆共收藏了189件非洲雕塑,正式开启了非洲雕塑艺术的收藏序幕。2005年,著名非洲木雕艺术收藏家李松山、韩蓉夫妇从他们丰殷的收藏中精选了157件非洲马孔德雕塑捐赠中国美术馆,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这批作品也是中国美术馆目前接收到的数量最多的一批非洲艺术作品捐赠。

木雕取材于自然,是与非洲人民联系最为紧密的艺术形式之一,亦是非洲雕塑艺术的精华所在。中国美术馆藏非洲木雕中有一类群雕柱式作品,这类木雕采用镂雕或浮雕的手法将几个、十几个乃至上百个人物以摞叠的形式表现在整棵原木上,大者高达2米左右,小者只有几十厘米,多刻画一个家庭或一个部落的劳动生活场景,人物自下而上彼此连接形似生长的树木。群雕柱在当地语言中意为集体或团体(ujamaa,斯瓦希里语),在欧洲也有人称之为“生命树”(tree of life)。树木象征着生长的不息和生命的繁衍,因此群雕柱代表了非洲人对家族繁衍壮大的希翼和对人与人命运与共关系的追求和理解,这种朴素的生命观在其他木雕中一以贯之。非洲艺术家以娴熟的创造力将他们对生命的敏感、敬畏和深切体验融于作品之中,使木雕富有了如树木般的旺盛生命力。本次展览以“生命之树”为主题,就是期望观众在作品中能够感受到非洲木雕艺术的这种生命寓意。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