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 致季常尺牍(又名《一夜帖》) 30.3×48.6cm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人看苏轼
苏轼是个传奇的人物,他是文学史上的巨匠,跻身于“唐宋八大家”之列,比之诗人,是李白之流;他是书法史上的名家,黄庭坚赞其“震辉中州,蔚为翰墨之冠”;他是佛教上的清流,摄取儒、释、道之妙理,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虽因党祸,而辗转迁谪,寥落人生,终不得志,却又长于诗文书画,而留下了千古印记。从两宋时代的“士大夫无不规摹”到元明历代对其或抑或扬,苏轼不仅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个“标杆”,更是事涉政治背景、社会思潮、价值取向的“文化现象”。
宋朝尚文,文章书画,不仅彰显着文人士大夫的修身治国之道,也成为标榜清明风气的外在表征,所谓“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苏轼天资颖慧,幼年作《却鼠刀铭》,苏洵称之,“命佳纸修写、装饰,钉于所居壁上”。苏轼亦从其父,宗法晋唐,但并不拘于一家一道,黄庭坚评其“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可谓是书法之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