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初油画风景展览会海报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认为,“文献”本身所涉及的不仅是艺术家的美术身份问题,而是更为宽阔地涉及到了他们的社会身份和文化身份问题。周碧初的很多作品所反映的主题与现象,实质上已经远远超出了美术领域,触及到社会、文化与历史等相关现象,是保存与传承历史的关系。
令人略感遗憾的是,作为全面反映周碧初先生艺术历程的两次作品文献展以及相关文章资料,均极少涉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动荡岁月,那辈有过留洋经历、引领中国西洋美术的老画家们似乎很少幸免于此。正如两次观看文献展给人留下的疑问,在那些永远明媚、欢愉、使人感到治愈的画作背后,似乎画家一生幸运,未曾遭逢过命运的锉磨。
在艺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水天中先生《周碧初和他的画》一文尾声,似乎可以得见一丝答案:“有人曾把世界上的画家分别归入‘ 描写欢乐’与‘ 描写沉痛’两类。用这种最简单的分类方法看周碧初,他当然属于‘ 描写欢乐’的画家。但从我对周碧初其人其画的接触与理解,我又觉得在描写欢乐或者期望欢乐之外,在他身上还有一些难以名状的,沉重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说他并没有磨光峥嵘的棱角,并没有丧失仗义执言的骨气。但他的这些品质,似平并未得到外界充分的评价。想到这里,不能不慨叹知人论世之难无过于今日了。”
尽管如此,借由文献展览,透过“描写欢乐”的诚实绘图,依然可以共情于老一辈艺术家饱满的创作人生和笔下淋漓的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