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定 《黄浦江上》
上海油画雕塑院编著的《哈定文献》日前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这标志着上海对于海派艺术资源的深度研究又进了一步。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以油画、雕塑为主体的专业创作研究机构,近年来,上海油画雕塑院对张充仁、哈定、周碧初、陈逸飞等一批前辈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进行了梳理,并以一位艺术家一个文献展的方式展示。如今,从文献展到文献集,则又意味着一次充实、拓展与突破,同时也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未来,人们还有望看到更多海派艺术名家的文献集,看到其中呈现出的更为丰厚也更富于启示的艺术内蕴。
哈定:走近他,也是走近上海乃至中国的近现代美术史
他走出了水彩画的中国之路,他所编写的《怎样画人像》《怎样画铅笔画》是很多人的西画启蒙……对于水彩画大家、美术教育家哈定,还有哪些值得补白的认知?
在最高学历 “充仁画室”,他究竟学到了什么
哈定常言,他的最高学历是“充仁画室”。的确,哈定日后的艺术成就,与其十几二十岁在充仁画室学画的经历,以及导师张充仁给予的帮助与影响密不可分。甚至于,张充仁可以说是哈定精神上的父亲。这令人注意到师承关系和艺术文脉对于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并未有过留学西方经历的哈定,是如何早早便深谙西方绘画技巧,尤其是英、法水彩名家的技法?答案就藏在充仁画室。由于张充仁曾在比利时留学四年,“充仁画室”基本实施的是欧洲学院派的教育模式:从铅笔画线条的基本功训练开始,教导学生掌握直、曲、斜线,以及各种粗细深浅线条间的组合与变化。就连对所用的铅笔,张充仁都颇有讲究,规定要用“维纳斯”或“施德楼”品牌的。练完线条,学生们就开始临摹60本张充仁从法国带回的Armand Cassagne的素描画册,涵盖几何图案、建筑装饰、花草、石膏人像等多种类别。经过一两年这样的训练,学生们便开始用Le Frane的炭条画石膏像:从五官到半脸,最后画立体雕塑。一两年的石膏像练习之后,学生们方才能接触水彩。
在充仁画室学画的几年间,哈定曾有一度差点无法继续——当时家中资助他学习的费用中断了。在那段最难的日子,是张充仁伸出了援手。他当即聘请哈定为“充仁画室”的助教,以此抵免哈定学画的学费。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缓解生活压力,张充仁不仅推荐哈定去徐家汇天主教堂绘制《教理问答》的宗教画,也把部分顾客绘画方面的定件交给哈定完成。其实这也在无形之中督促着哈定快速提升绘画技艺。正是借由广泛的绘画基础和社会实践,后来哈定独立到舞厅、咖啡馆画速写肖像画,进而在南京路永安公司、大新公司及各大照相馆挂牌承接肖像画定制业务,并迅速成为上海著名的青年肖像画家。
多年以后,哈定创办属于自己的“哈定画室”,同样受到了张充仁的鼓励。为帮学生的画室扩大生源,张充仁还特地介绍自己的学生去哈定画室学习。
线条的独立审美价值在他创办的“哈定画室”被格外强调
“哈定画室”不仅将线条当作表达对象的手段,更格外强调线条的审美独立性。这在当时国内的美术教学中极其少见,却又是独具价值的。当时国内的美术院校普遍流行苏式素描,用铅笔深入刻画,强调块面与明暗,时常一张作业就要画几十个课时,对象的质感和空间感的确得以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过分倚重素描的严谨性、工具性又似乎让画面缺了点什么。哈定的教法则更多的来自欧洲学院派。他所讲究的线,不同于中国画中的线,倒有点类似于欧洲铜版画,有丢勒、荷尔拜因的味道。他所讲究的,其实是创作者的情绪释放和画面气氛的营造能力,这种直觉力和感受力对于艺术来说分外重要。曾在哈定画室接受美术启蒙的王劼音回忆道:“画室素描喜用木炭,画完要用自制定影液喷,这种素描带有表现性,强调作者的情绪释放及画面的气韵生动。色彩教学也流行轻描淡写,逸笔草草的水彩,或铅笔淡彩。”
除了开办画室亲自授课,哈定还通过编写美术教材,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在家就能自学画画。初版于1954年的《怎样画人像》与初版于1957年的《怎样画铅笔画》,都是哈定对自己在艺术创作和美术教学经验方面的总结,甫一出版便供不应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加印,其中前者总印数达到15.9万本,后者总印数达到12.5万本,这在1950年代是个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这两本教材可谓填补了当时我国基础美术教学教材的空白,影响一代代美术学子。而编写的过程对于哈定而言,也是一次理性的思考和自查,无形中推动了他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上升。
在学界看来,画室是了解近现代上海乃至中国美术发展一个重要的侧面,也是现代学院教育的有益补充。1950年代的上海,照相馆、剧场、电影公司、企业广告部、出版社、报社等无不急需各种美术人才,尴尬的却是,自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52年迁至南京之后,彼时上海没有一所专业培养美术人才的院校,直到1959年上海市美术学校成立。那段时日,是上海的画室教育为用工单位培养相关人才,为美术青年就业搭建平台。充仁画室、哈定画室、东方画室、现代画室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打破水彩画的“轻音乐”格局,用丰厚的生活体验加深水彩的表现力
至于哈定在美术史上留下的贡献——破除视水彩为“轻音乐”的传统偏见,创作出许多表达重大题材的巨幅水彩画,把我国水彩画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哈定文献》同样以丰富的文献告诉人们,这样的突破缘何形成。这与艺术家几十年如一日的写生经历尤其是深入祖国西部高原的写生经历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