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名家风采:浅析冯兆平的版画艺术(组图)

名家风采:浅析冯兆平的版画艺术(组图)

2018-12-17 16:25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简介

冯兆平,1943年生,广东阳江市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海洋画家协会副主席、历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湛江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湛江市博物馆馆长。湛江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广东省第七、第八届人大代表、第八、九届政协委员。长期从事版画和国画创作,作品以大海渔船为主题,表达个人对人生的感悟。1991年获日本国际版画研究会金奖,1999年被评为中国80—90年代优秀版画家,获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介绍个人艺术成就的专题片《一个画家的乡恋》。

个人艺术成就和艺术简历载入《中国现代版画史》(李允经著1996山西人民出版社)。

《山村喜迎春》套色木刻37×51.5cm1974入选建国25周年全国美展

浅析冯兆平的版画艺术

高阳

已有不少文献研究冯兆平先生的版画艺术,其中有从群体版画、地域性、民族性、技法等多种角度来探讨。笔者认为,要深入剖析冯先生的艺术风格,必须进入另一个层面的分析,从有关艺术本体的诸要素出发,从其图式特征及精神内涵两个方面及其关系出发,才能准确地把握其创作本质,把握其艺术风格的内在的富于特性的元素,从而认识其创作在当代中国版画中的地位和价值。

艺术发展史也就是艺术风格图式的演变史,而不同的图式旨在揭示不同的精神内涵,精神内涵的发掘、表现与图式符号的创造具有同步性与对应性。精神内涵的独特性是个人风格得以确立的本质因素,图式符号的创造既是表现手段、思维的结果,同时作为艺术语言又是艺术风格的外在形态。图式与精神内涵的独创性及相互关系的和谐程度反映了艺术家创造的心智。

下面从精神内涵和图式符号两方面来浅析冯兆平先生的版画艺术。

《十载重逢》套色木刻66×48.5cm 1979年入选第五届全国美展

一、精神内涵

冯兆平的版画早期是主题性创作,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发展到强烈的比喻性与象征性,近年来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的表达提升到超越主题的地位以上。这些要素与作者的个人性情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富于情感化和哲理性的艺术品格。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是其艺术创作的早期,艺术风格还未形成,题材与创作手法都是现实主义的。以主题性和场景式为特征,兼有叙事性和情节性,以大的社会政治背景为烘托,表现南海渔村的生产生活,如《山乡春早》、《节日的渔港》;也有重大政治题材的,如《十载重逢》。这个时期是作者学习创作规律,熟悉基本创作技巧的时期,作品体现了那样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热情,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这似乎是当时不可能摆脱的模式,大的社会气候淡化了作者创作精神上的独立性。但由于作者对生活细节出色的刻画能力,因而并无概念化的倾向,艺术效果细腻感人。

《火的洗礼》水印木刻59×57.5cm1989年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作者的艺术风格逐步形成,其创作内涵表现了比喻性与象征性的特质。艺术的本质不在于形式的外壳和内容,而在于其精神性的表达,精神含量和情感含量的独特性正是艺术的价值所在。在艺术创作手法中,比喻性与象征性是两个重要方面,人类早期的艺术形态都不约而同地具有了比喻性与象征性的基本特征,它们能大大提高艺术内涵。

冯兆平早期以渔船为背景,以人物为中心来构成画面,随着风格走向成熟,作为陪衬的渔船形象成为画面主体,人物形象逐渐减少或消失。这时作者采用了比喻的艺术手段,使无人的画面充满着浓厚的人的情感。“把物当人来画”是作者善于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现代进行时》黑白木刻100×70cm2004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为了纯化主题,有时完全排斥人物与情节的描绘,以拟人手法把每一只船都刻画得有生命、有情感,作为无生命的船被人格化了。如《一缕炊烟细》中两只小舟偎依着一只大帆船,此构思源于作者幼年丧母的追忆。《日出雾朦胧》中两只插满红旗的小舟相伴斜依在沙滩上,仿佛两个欢快的少年低声耳语,述说着大海般的梦想。拟人的手法是作者个人风格的特色之一。对船只独特形象的刻画是为了暗示某一个富于个性的个体生命。这不单是对个性生命的表达,更是作者的一种方式,借此把作者的经历转换成为人类共通的体悟来揭示。

《大海的脚步》水印木刻79×52cm1995入选中国艺术大展

拟人是一种以人与物的相似性类比的手法。作者以对生活细节的极度敏感刻画船的形象,使之具有生动性和具体性。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一只船的造型是相同的,每只船的船头、船身、船帆等几乎无一相同。他极端重视细节的表现:如歪斜的顶篷、打补丁的船身、桅杆上飘动的衣物、烟囱、晾晒的干鱼、低垂的鱼网,半落的桅杆……这种生动性与具体性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实感。随着创作的成熟,他的画面就像一个舞台,船上每个物品就像个道具,经作者巧妙经营演着一场戏,他们既是经过浓缩的典型的生活细节,又具有构图意义。当作者对背景构图的探索逐步走向抽象的时候,画面上细节的极度真实具有了一种荒诞意义,是一种更强烈的特殊的暗示,这样,写实的形象存在于非现实的空间之中。比喻手法的使用拓展了主题的意念范畴,真实的细节刻画又增加了抽象意念的现实幻象与亲切感,两者的结合使其作品产生一种既疏远又贴近的异样的美。语言文学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在其绘画作品中以视觉语言取代了文字,因而具有一种隐喻的性质。

《天涯共此时》综合版2005入选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

舍去人物形象是为了强化这种艺术效果,同时减少叙事性,这使艺术表现突出了艺术语言的本体,这时牺牲文学性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比喻、拟人创作手法的运用是作者的艺术特色之一,它增加了情感表达的曲折性,作为一种有特殊意味的手法,给作品带来一种原始艺术所具有的稚拙美。

如果说用大小帆船表现母子情是一种比喻手法,那么作者的目的不止于此,而是由比喻走向象征,以使其作品的内涵由内容的具体性上升到一种普遍性。不仅是影射母子之情,朋友之情,更是象征一种有关生存的、社会的、宇宙的问题的态度与思索,表现一种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终极关怀,为此作者采用了一系列手法,使具体的主题或内容消减、淡化,也即表现意念抽象化。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作者力图以极大的敏感,用形象来记录人类无意识的心理图象和心理历程,影射与生活经历分不开的内容,从而达到象征性的表达。

《渔港春汛忙》黑白木刻50×37.5cm1980入选第二届亚洲现代美术展

但作者并没有由象征走向观念,这既是因为作者维护具象艺术的基本外壳,也是因为作者没有把象征的内涵转化为观念,并把观念作为表现的主体。作者要表达的仍然是合乎逻辑的有关现实生活的情感范畴。由于象征的手法而推动了对内容的选择、提炼和概括,比如不画人物形象,简化环境,对船的细节刻画等,也推动了艺术形态符号化的倾向。符号化是象征性形态的基本特点之一,在符号化的过程中,象征意义得到完全的实现,如《秋水天长》中船的形象达到符号化。同时象征性也使其他一系列艺术形式如构图、色彩、肌理等相应变化。船、海水、天空、沙滩被符号化,它们也是构成画面形象的基本内容。船象征人类的个性生命和内在心灵状态,海水象征人类普遍的生存境遇和宇宙环境。作为构成画面的基本形象语汇,他们的结合有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意识,反映了作者对宇宙的冥想和窥探。作为一种形象符号,暗示着飘泊的人生,表现了作者追释人生的意图以及对自然中蓄藏的人性意识的观照。

《演出之前》套色木刻40×44cm1973年

象征主义认为艺术应重视对想象力的表现,应有神秘色彩,照搬现实是无能的,只有想象的艺术才有智慧。象征性的版画风格在中国当代群体版画中有所表现,如大庆版画和黑龙江版画中都有象征风格,这与他们的哲理性思考不无关系,他们的创作是象征性与哲理性的混合物。而在冯兆平的作品中,象征主义的表现更加强烈,在他的不少作品中,象征性的表现具有一贯性。象征主义的手法给冯兆平的作品带来丰富的联想与意念,更多的主观性质及对情绪的引发机缘。它使艺术的表现更具有精神性,艺术的本质不在于内容或形式本身,不在于物质性,而在于其精神与情感的含量及它们的独特性。

《我的太阳》黑白木刻60×80cm2002入选16届全国版画展

冯兆平的版画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代表作有《深火独明》和《秋水天长》等。作者从追求描写形象的美发展到追求情感的美,最后上升到人文精神的体现。他认为如果把作品仅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来对待,那么作者只可能在视觉形式或技巧范围内考虑问题,如果把艺术创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思考,那么艺术首先要表现的不是形式技巧而是某种思想或观念,这样作品的内在品格将大大提升。近年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人文精神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人文价值不等同于艺术价值。艺术价值在架上绘画中仅涉及有关艺术形式的安排、内容的处理等的范畴,它是由绘画艺术的本质决定的。然而人文价值涉及到绘画范畴之外的各种文化现象的价值体现,单纯的艺术价值能激发对美的感受(属形象思维范畴),而人文价值会注入各种有关宗教的、社会、历史、心理、哲学等方面的思想与观念,这样的作品不仅有形式美的价值,同时也是各种文化现象或思想观念的反映,这种文化品格使作品更含蓄深刻。

《惊涛》黑白木刻110.5×80cm2006入选21世纪首届中国黑白木刻展览

冯兆平的版画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宋词的意境,老庄的人生哲学,东方艺术的静观态度。

宋词的意境。他的创作早期是表现现实的美,手法是通过刻画人物及环境,用动态、神情或情节的安排来表达一种情感。后来为了抒发日趋丰富的情感,作者采用了一种逆向思维的具有主观色彩的创作思路,即先确定情调,再探索造型、动态、构图、色彩、肌理等形式因素,这种思维更易达到各种形式要素与情感的和谐。为此他借用词的意境作为创作的焦点与出发点,使形式与内容的精神本质得以提升,他的作品有一种婉约之美,在宁静淡泊中透露出一丝苍茫或一缕不可言状的苍凉,偶而流露出宿命的对生存的疑问。他喜爱李清照的萧疏淡泊和凄婉。在《秋水天长》中,技巧已被隐藏,画面极为单纯合一,有着强烈的情感上的冲击力,宋词意境的刻意纳入使作品有了厚重的人文底蕴,远超出一般小品的轻松格调。

《更深火独明》水印木刻40×40cm1991年

老庄哲学中宁静与虚无的人生哲学也是其作品中人文品格的重要方面。为此,他舍去人物形象,以减少叙事性,同时船、沙滩、海水的状态都是静止的,然而又以生动的刻画赋予生命感,画面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传达出的不仅是风景画面,更是一种对宇宙的静观态度,在这里,人的心灵与自然界是合一的,宇宙被生命化了,人的心灵走向永恒。《更深火独明》即是表达一种天人合一的,无为的境界,为了表现虚静之感,作者大胆借鉴了中国画的墨色,作者的用色经历了从有彩色到完全使用墨色的过程。其色彩表现的发展体现了从外向型情感到内在情感,从表现真实的自然界到直接表现内在真实和本质内涵的成长过程,墨色的使用不仅引起情绪的变化,更是一种哲学内涵的深化,它体现了对世界本质的冥想与对生命源头的观注,颇具禅味。

《曾经沧海》综合版50×50cm1993入选全国版画版种大展

冯兆平的版画以宋词的意境和老庄哲学为媒界,使其作品具有了情感化与哲理化的双重品格,体现了一种东方文化的人文观念。

综上所述,作者的艺术风格具有东方人文品味和象征性,然而这些都以现实主义为契机。这种品格使他取得了群体版画的较高成就。有观点认为群体版画与当代学院版画有距离,有人认为没有较强的时代感。从内在精神实质的角度来看,除大庆版画外,其他各群体版画的创作内容远离反映当代社会进程的城市生活,也是因为没有及时注入具有现代意识的新的观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的生命首先在其个体性,不能完全用某种观念来代替,冯兆平无论在精神内涵还是在形式上都已完成了“个体化”的重大转折。“个体化”正是其艺术风格的生命所在。这既是其版画创作的可贵之处,也是其他各群体版画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

《新村》水印木刻42.5×45.5cm1983入选第八届全国版画展

二、冯兆平版画的图式特征

冯兆平版画的精神内涵是用独特的图式来表现的。其内涵与图式具有独特性及对应性。要了解其创作,必须了解其图式特征的形成。

图式符号的形成。作者经历了创作母题的选择和确立的艰难过程。创作母题是有关内容的问题,早期的创作题材宽泛,如《新村》表现农家小景,《雷州夏日》表现当代青年的精神面貌,《蕉园十里香》表现农民丰收后的喜悦,《不屈的共产党人》表现革命先烈的英雄形象,《椰荫》表现农村妇女的休闲生活。80年代中期以后才逐步以出海捕鱼为情节的主题内容,这样在题材内容上为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时仍然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主题性创作,主要表现渔民的劳动生活,渔船只是作为背景或道具来描绘,并不是创作的主体。

《蕉园十里香》套色木刻44×51.5cm1980入选第六届挪威国际版画展

80年代中期,随着《南海朝晖》、《月明星稀》的表现,创作主体由人的活动转为对渔船的刻画,船只往往占据画面的主要位置,在《静影沉壁》中,人物及情节的叙述完全消失,作者完全抛弃了以往作品中的文学性描绘,画面形象只剩下渔船、海面、沙滩、天空的形象,至此创作母题正式形成。后期的作品都是围绕这四个元素来构思完成。这是内容安排上的变更,本质上是创作意念的改变,也是由写实的描绘走向喻意和象征的表现的一种必然的转变方式。至此表现对象更加单纯明朗而意境更为深远。艺术风格的成熟需要由创作母题的确立达到图式的形成或符号化的飞跃。船的符号化经历了由细节描绘走向概括、明暗层次由多到少、船的位置由前后重叠到完全分离、造型从复杂到单纯等,经过这样一个不断提炼的过程,船的造型达到了符号化,同时也达到了表现意念的抽象化。海水、沙滩、天空的符号化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过程。

《故园》黑白木刻90×60cm2001年

图式符号在画面的组织关系完成了画面图式的整个面貌,包括以下几方面:

空间层次的缩减。早期作品表现出写实的空间状态,包括远、中、近三个空间层次,后来逐渐向平面状态转化,作为背景的海、天、地处理成平面状态排列于同一平面作为船的背景,这样立体空间被处理成平面状态。

时空错位的表现。用静态空间的刻画表现动态的时间的延续是冯兆平的又一手法。在《碧海青天》中,天、地、海排列成一个平面的背景,由于细节刻画被完全省去,它们作为物质状态的具体含义被抽象化,只成为对空间状态的一种暗示。三块平面性的符号,由于黑白灰层次的灵活运用使它们的空间深度上出现任意的置换、错位和颠倒,使空间具有了一种幻觉性质,随着视点的移动,它们的前后关系失去稳定状态。

《雷州大道》水印木刻69×47.5cm1991年

在《一缕炊烟细》中,三个分割的平面上都有船的形象,因此这三个平面所具有的空间含义更不明确,失去了海、天、地的特征,似乎是抽取三个不相干的空间段经截取后并列在同一画面上,具有了超现实主义的特征。这样,空间状态的叠加引发了时间状态的延续,静态的画面具有了动态的生命。由于主体形象存在于三个不同的空间状态中,它们之间具有了非逻辑性。另外,形象描绘的重复性及内容的相关性质,又容易激发一种臆想中的情节性或故事性,而这种情节性或故事性导致了时间状态的延伸。因此,虽然作者为了强化绘画表现的本体意义而省去了文学性——而在超现实的空间状态中又具有了文学意义的回归。由于保持了绘画本体语言的纯洁性,这种文学性不是由语言的叙述产生的,而是由于视觉形象的暗示与观者的联想共同完成的,这样,绘画性才得以彻底的维护。

《剑麻·红土·雷州》综合版66×49cm1991年

具象与抽象的同构。在冯兆平的版画中,主体的船具有具象或半抽象性质,作为背景的环境完全被抽象化,这样其作品具有了具象与抽象形式的同构性质。这不是两种形式的简单相加,从画理的角度看,其实质是对中国画论中有关意境学说及虚实与留白学说的发展与延伸。其作品有一种莫名的抽象意味,又具有亲切的自然美。这种抽象与具象的结合由于构思的合理性达到意境的内在和谐。好的具象绘画凭着对内涵的深入挖掘能传达出一种抽象的意义,好的抽象绘画又要能通过视觉符号的引发触动人的观觉与情感,冯兆平以个体方式使两者达到同构。作者个性化的精神内涵的传达是形成这种艺术图式的直接动因,这种图式成为了其精神内涵的本质化的表述方式。

《海市》水印木刻50×50cm1987入选日本国际版画美术馆主办的中国现代版画展

视角的处理。船作为画面主体是以一个生命物的意义出现在画面上的。为强调其生命感和内在灵性,作者通过对视角的调整,用俯视、仰视、平视等多个视角表现其各异的动态,无生命的对象被人格化了。每一只船都以活的表情向观者传递不同的情感。作者力图通过视角的处理,引起作者、画面与观众的对话,使作者与观众一同进入创作过程。这种手法既不会强制性地向观众传递作者的表现意图,又有一种亲切的美。还有在强调学术品位的同时,作者力求减弱各种形式和状态对观众可能带来的隔膜之感。这也是作者坚持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导的动机之一。作者认为具象的生动感是关键,因而抽象的使用要有节制,在极度抽象和极端具象之间有一个宽广的地带发挥作者的创造力。

《海静潮初落》综合版67×48cm1990获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

把风景当静物来画。在冯兆平的版画中,作为风景主体的船的形象具有一种静物的性质,静物画不同于风景画,风景画着眼于总体气氛而不突出个体形象,而静物画则是专注于个别形象的个别属性的揭示,它要求排除其他一切形象,把每个个体从环境中抽取出来,置于一个通过减弱个性特征而接近空白意义的背景之上,这种背景具有使环境意义抽象化的性质,它的产生源于人类对于物品形象的探究欲。冯兆平正是借用了这种手法,在其作品中,环境作为衬托被抽象化,而对被衬托于其上的主体则通过对形象内外特征的提取与刻画揭示其不同的内在意乂或情感价值。这使得观者采用一种对待静物而使用的“凝视”的观察方法来对待作为静物意义而存在的主体。作为静物,每一个个体形象要能传达某一种特殊意念。在他的作品中,船的形象不是作为一般的静物而存在,而是像莫朗迪或夏尔丹的静物一样具有一种纪念碑的意义,它们或是象征一种特有的精神,或是暗示一个特有的历史事件,或是对一个时代的宣告,如《海静潮初落》等。

《渔村苏醒》绝版油套70×90cm1999年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东方艺术的视觉语言。冯兆平版画的图式特征具有东方艺术的某些基本特征。从色彩上看,不少作品仅用墨色这是对中国水墨画的借鉴。他早年采用多色套版,后采用单色相,最后才发展到仅用墨色。他排除一切色相的干扰,颇具恬淡空灵的清代文人水墨画之遗风。在何种要素上要以何种方式在水印版画中切入中国画的艺术语言一直是作者长期探索的课题。作者的成果不仅表现在用色上,也在用线上。他的造型手段以线条为主要手法,线条看似传统的白描,但其手法源于中国传统木版年画。这种木版年画在广东阳江、佛山的民间美术可以看到其渊源,其形象以门神为主,近年近于失传。用线特征遒劲,刀法锐利,黑色主版套上红、黄、绿、青莲等颜色的副版。在白描为主导的形式中加进民间木版年画的用线技法,产生朴拙之美。在《月色溶溶夜》中,用线纤细轻盈,类似铜版的刻线意味,远看行云流水,用细碎的刀法连接而成;近看刀味强烈,不失版画本色。在《秋水天长》中,线的样式变得方粗坚挺,给物象外形带来简明的构成状态,这显然借用了西方现代艺术中硬边绘画的手法,它使形象简阔,更具抽象意味。

《梅花三弄》绝版油套80×60cm2008年

中国画的用墨,木版年画的用线,是构成其图式语言中东方趣味的重要因素,而这种图式又与其宋词的意境和东方哲学的特征相统一。从早期着重于对内容的处理到中后期对语言的探索,它不仅是对形式和技巧的分析和综合,本质上是对艺术内涵和情感深度的拓展与把握,当这种把握达到明确时,对形式的探求只是一种选择与发现。

三、结论

冯兆平的版画由于独特的精神内涵的表现和颇具创意的图式的确立而达到了艺术风格的个人化。它的艺术首先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是情感化与哲理性的统一。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而具有浪漫的情致,它以宋词的意境为核心形成诗化的意味,并有东方哲学的静观态度。其图式具有东方艺术形式的某些基本成分,又具有超现实主义成分,它是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结合,它是被静物化和人格化了的风景画。


责任编辑:桀栗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