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开幕,未来可期(组图)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开幕,未来可期(组图)

2018-12-29 10:55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开幕式现场(广东美术馆)

2018年12月21日,“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在依然温暖如春的广州——广东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划和文献展策展人,安琪莉可·斯班尼克(Angelique Spaninks)、张尕、菲利普·齐格勒(Philipp Ziegler)担任主题展策展人,现场人气爆棚,如天气一样热情洋溢。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划和文献展策展人

策展人(左起):张尕, 安琪莉可·斯班尼克,菲利普·齐格勒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分为主题展和文献展两个部分。主题展邀请来自约15个国家的近50位/组艺术家参展,文献展全面回顾过往五届“广州三年展”的历史发展,梳理学术脉络,更充分而系统地深入探讨“广州三年展”的品牌策略、展览机制和未来的发展走向。此外,广东美术馆联合广东地区多个艺术空间组成的分展场/平行展,共同深化当代艺术问题的探讨。

策展人菲利普·齐格勒现场导览

媒体导览现场

“立场——第六届广州三年展文献展”作为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主题展同期举办。文献展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策展人,试图通过对过去五届广州三年展的回顾与梳理,回溯作为广东美术馆的品牌项目的广州三年展启动至今始终不渝的艺术理想与初衷,勾画出广州三年展连续五届一以贯之之学术脉络与思考路径,以文献为媒呈现各届策展人的问题指向、思想厚度与广东美术馆的学术面向与文化立场;同时亦作为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的背景和历史,为观者提供一个相对连贯的学理线索。

广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广州三年展”是广东美术馆重要的学术品牌项目,过去举办的五届展览在当代艺术的研究、展示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夯实了广东美术馆在当代领域的根基。然而当下我们面临的社会背景、文化风向以及艺术状况都发生了变化,广州三年展需要以恰如其分的展示,及时回应并敏感地把握这些变动。为此广东美术馆自启动第六届广州三年展以来,多次召集国内外专家参与会议,对品牌项目当下和未来的学术走向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经过多番研讨,各位专家学者共同将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的主题确立为“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As We May Think: Feedforward)。

广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主题展“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

“想象一个未来的设备......人们可以在其中存储所有的书籍、记录和通信信息,并且可以以极高的速度和灵活性与这种机械设备进行互动咨询。这种设备是对人本身记忆的直接扩大和补充。”——范内瓦·布什

1945年夏天,美国工程师范内瓦·布什在波士顿的《大西洋》(The Atlantic)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诚如所思”的文章,设想了一种如上所述的通用通信设备,预示了信息社会的到来。在过去的四分之三个世纪里,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所思考的东西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在这新的秩序中,曾经假想的“扩展存储器”(Memex)不仅化身为强大的现实,而且加速发展成为一个遍布全球、相互连接的机器网膜,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运行,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而永远重新定义了当代之工作和娱乐,政治和经济的概念,甚或生命本身的意义。在摩尔定律没有放缓迹象的今天,技术依然日新月异地突破界限,加之人类纪不可阻挡的侵蚀, 人类的智慧所能想象的,以及人类还可能希冀的幻想亟待一种超越人类自身能力的思考。未来在“前馈”的不可磨灭的力量下日趋沉重。 “前馈”作为一个控制论用语,蕴含着前置性管控以及先发制人的感知机制,暗示了一种重新调制感觉中枢的新的认知领域:“在这个新世界中,网络计算感知,跟踪和记录现在以预测和塑造未来 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人类行为(Mark B。 Hansen)。 曾经属于生物学范畴的感官正在被技术媒介化,这些感觉不断在置换,增强或离弃生物界定的感觉力,预测人类意志之外的命运,从而向道德 - 美学规范发难并引发焦虑和不安。存在似已深陷一种既是随机亦是给定的悖论。一种新的现实已然使传统的智慧显得贫瘠。

广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以“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为题,将这篇开创性文本的深远影响延伸到艺术领域,以反映过去几十年来技术进步的轨迹及其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回响。本次三年展旨在探讨由技术构建的时空,从真实到虚拟所产生的多重影响,通过审视从地理维度乃至宇宙前景的创造性努力来应对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通过人类和非人类、生物与机器、有机与无机的愿景的联盟,提供一种关于新的生态可能性的场景,使得经过重整的人文主义可以在物的集合(此处借用布鲁诺·拉图尔创造的术语)中共生并互惠地成长。

广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本次三年展的主题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各自以其分主题共同编织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出入点,凸显出一个借由真实和虚构来阐释这个“诚如所思”的世界,以使我们得以再一次以无畏的视野对转瞬即逝的未来进行思考。

第一部分 叠加: 数字中的艺术

策展人:菲利普·齐格勒

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正在关注数字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展览以数字技术、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新视角进行展示,同时考察受数字影响的当今艺术实践的虚拟和实体表现。20年前,全球数字化存储信息量首次超过模拟信息储存量,“数字时代”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思维、行为和感受。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领域,我们的感知和知识生产如今都受制于到数字化影响。因此,数字是“全球网络化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技术,生物圈和信息圈在其中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威贝尔)参展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了对数字化的各种观点,他们的作品因而是“先验的”。

贝恩特·林特曼& 彼得·魏博尔(Bernd Lintermann & Peter Weibel)作品

迪莉娅·尤尔根斯(Delia Jürgens)作品

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ZKM)作品

将本杰明·布拉顿的“叠加”概念作为一个象征和结构框架,“叠加: 数字中的艺术”提出了将数字作为重塑当代经验的新型现实的基本问题,以及艺术家对这一现实的创造性反应。“叠加: 数字中的艺术”将回顾迄今为止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史,提出关于数字基础设施的深刻见解,展现数字对当代的渗透,预测未来数字技术发展的前景。

第二部分 同类演化

策展人: 安琪莉可·斯班尼克

对于人类和非人类来说,认为人类和非人类的生命是平等的这一想法将意味着什么?——去见证进化如何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周围,我们之上和之下,在纳米尺度和宇宙的尺度中,在过去和未来,但最重要的是在当前正在发生的进化过程中? 对于数字和生物领域不断涌现和加速发展的技术而言,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基本哲学问题。有很多我想邀请来参加“同类演化”展览的艺术家都在做这样的事:观察和创造,研究和猜测可能存在的其他同类——人类和非人类。他们在询问将非人类纳入人类意味着什么,他们设计同类的演化,他们在生命的海洋中游弋,以时间为食,实现物种的杂交与分化。他们籍此创造了一种同类关系和“人类”的感觉,正如 Timothy Morton 在他最近的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使得他们自己和其他人无论好坏都能将世界团结一致。

《麦格芬》(MacGuffin)作品

大卫·奥莱利(David O’Reilly)作品

西蒙妮·C·尼奎尔(Simone C。 Niquille)作品

夏洛特·贾维斯(Charlotte Jarvis)作品

“同类演化”将技术的发明和干预带到伦理层面的探究上,将主体性延伸到非人类的生命,倡导人类和非人类共同的起源和共同进化的轨迹,以及生物政治的新视野。

第三部分 机器不孤单

策展人: 张尕

这个世界是机器的:不仅其运转依赖于一个由机器构成的网络,而且当我们从操作层面上看,亦或就这个词的抽象意义来理解时,土地、河流、山川、树木、动物等,这些由相互连通的场域、神经触点、运动与传感、精神与身理以及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系统,亦皆可被视为某种机器。构成这些系统的生物圈和技术环境,它们层叠覆盖、交织缠绕、横跨贯通、互相关涉,如同人性与思想、知识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一般错综复杂。与二元论式机械观相去甚远,这一机器、设备和器械的世界观提出了一种联合的展望:承认万物应享有平等的地位、应获得同等的尊重与关爱。

多里安·高迪 (Dorian Gaudin )作品

“机器不孤单”揭示了一种新的机器生态学——一种由人类器官、技术器官和社会器官的共同个体化而发展形成的机器学说和有机学说。因此,机器不孤单,因为它们与其它机器——不论是同一门类的亦或不同阶序的机器——一起工作、运转、运行。“机器不孤单”亦委婉地指出一个简明扼要的定理:只有当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来照料相互依存的万物时,一种海德格尔式的“天、地、人、神”四重共生,才能经由机器的调解而得以实现。

吉尔伯托·埃斯帕萨 (Gilberto Esparza)作品

“机器不孤单”装配有天空机器、灌溉机器、大地机器以及其它多种情感器械和设备,途中它们将搭乘运输机器、海关机器,落地后则经由展演机器、工作坊机器以及观众和参与机器来激活。“机器不孤单” 将主体这一概念拓展至无生命以及物的世界,包括文化和自然的,以及技术和精神的,主张在后人类共生中积极地重新思考现代性,自由及解放。

托马斯·拜勒(Thomas Bayrle)作品

“机器不孤单”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三段旅程:2018年夏季率先于上海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发动,接着于冬季巡回到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2018年 “器械艺术三年展”,最后落地广东美术馆作为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的组成部分。每一段巡展中都根植于当地语境,从运筹、生态和心理社会层面,创造出与周遭环境及境域(umwelt)之间的相互联结,仿佛是通过鲜活的实例来践行“三种生态学”。三部曲共同勾勒出一道机器轨迹,它跨越海洋和陆地、地方和场域,它融合气候与社群,因地制宜,并进而扩充形成一支荡气回肠的机器合奏曲。

托马斯·费尔施代恩(Thomas Feuerstein)作品

联合六大场馆:一个分展场五个平行展现场

“广州三年展”自2002年首届举办,经历十六年的风雨历程,如今已成为具有区域和全球影响力的艺术盛事。广州三年展坚持对当代艺术和艺术史富有前瞻性和推动力的建构,也正是广东美术馆内在精神的体现:立足本土,关注国内,加强国际交流,以独立的学术品格,承担起对艺术保存、传播、研究的责任和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使命。

广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作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一直承担推动区域艺术生态健康发展的责任。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大湾区将成为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广东美术馆力图探索出一种集合大湾区内不同学术定位、运作模式和资源渠道的艺术机构的合作模式,发挥区内文化艺术的多样性与互补性优势,共同推动大湾区文化艺术建设顺利进行。

广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选取区域内活跃并具代表性的艺术机构设立了多个分展场和平行展: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作为城市新社区美术馆,与公众的紧密互动决定了它在公共艺术与公共教育上的着力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和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学院为美术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艺术生产资源,相互间形成紧密的互补与互动;33当代艺术中心是以企业集团为支撑的艺术空间,获得企业强有力支持的同时,学术定位体现着企业的文化审美核心;紫泥堂艺术小镇作为艺术创意产业园区内美术馆,园区氛围和规划与美术馆间进行着不断的沟通与互设;广州53美术馆是广州首家非营利当代美术馆,定期举办的国际驻留项目,进行着 “在地性”艺术创作实践。

广东美术馆希望依据各分展场与平行展机构独特的学术定位与背景依托,通过关联与比照,呈现较为全面的区域多元化艺术生态概貌,同时构建 “地区美术馆群”联盟机制,使地区艺术机构集结有力地参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与对话。

开幕式现场(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分展场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主题展

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 

主办:广东美术馆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联合主办:大良文化中心

总策划及文献展策展人:王绍强

策展人:安琪莉可·斯班尼克、张尕、菲利普·齐格勒

参展艺术家:多里安·高迪、蒋竹韵、耶夫·斯宾塞麦尔、刘佳玉、托马斯·萨拉切诺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展览现场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展览现场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展览现场

公共艺术展

共生·未来——社区当代艺术计划

策展人:王绍强

参展艺术家:范勃、周力、刘可、方琦、沈烈毅、金江波

展览时间:2018.12.21。- 2019.3.10

展览地点: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山公园(南门)

平行展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

展览:广东当代艺术研究·后岭南文献作品展

策展人:李劲堃、韦承红

参展艺术家:陈新华、方土、黄国武、黄一瀚、李东伟、李劲堃、苏百钧、王季华、周湧、左正尧

展览时间:2018.12.19—2019.1.4

展览地点: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框架——当代绘画邀请展

策展人:孙晓枫

参展艺术家:蔡广斌、陈飞、方凯、何天泉、江衡、柯济鹏、李昌龙、刘芯涛、刘源、渠岩、王璜生、王绍强、王风华、吴啸海、张正民、钟飚、谢晓泽、魏青吉

展览时间:2018.12.21—2019.1.20

展览地点: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

33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城市词典第三回“编辑部: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再生产”

学术顾问:皮道坚

策展人:盛葳

参展艺术家:康剑飞,黄可一, Manifold 小组,史知元,吴昊,肖般若,艺术教育小组(张滨、叶宏图),袁松,宗宁

展览时间:2018.12.22—2019.3.20

展览地点: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103号维多利广场A塔33楼33当代艺术中心

艺术家陈文令(右)与艺术家苍鑫(中)在展览现场

艺术家江衡(右)在展览现场

紫泥堂艺术小镇

展览:未来进行时——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策展人:王绍强

参展艺术家:蔡广斌,蔡全利,苍鑫,车建全,陈文令,邓箭今,方力钧,方少华,冯峰,管怀宾,韩建宇,黄一山,江衡,李邦耀,刘庆和,马堡中,莫希亮,Maxence DORE,彭杜,邵戈,石磊,史金淞,Silvère JARROSSON ,王华祥,王璜生,魏光庆,萧昱,谢晓泽,杨国辛,张海鹏,张琪凯,张正民,周湧,庄鸿杰 

展览时间:2018.12.20—2019.2.20

展览地点: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西安路七号紫泥堂艺术小镇——紫泥堂艺术中心、5号仓艺术馆

紫泥堂艺术小镇展览现场

紫泥堂艺术小镇展览现场

紫泥堂艺术小镇展览现场

广州53美术馆

展览:对流风景——2018年中日交流展

策展人:李琼波、山重徹夫、肖丽

参展艺术家:日本:江上弘、西岳拡贵、东城信之介、本郷芳哉、渡边智子、村上郁、富樫智子、山田悠、Mireya Samper

中国:陈庆、何利校、王泽、吴杰仁、施维娜、谢子耿 

展览时间:2018.12.8—2019.1.8

展览地点:广州市广园快速路汇景路汇苑街19号广州53美术馆

 

责任编辑:石春丽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