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手工艺是艺术么?(组图)

手工艺是艺术么?(组图)

2019-01-02 11:12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Simone Pheulpin,法国,“特大号增长”,棉织物和针,2017

近十年之后,经人介绍,陈旻在萧山的一家竹制品厂找到了梦寐已久的材料:每片厚约0.3毫米的竹片,若应用得当,会有极大的弹性和牢固度。在自己的工作室,他完成了这把历时多年的竹椅的制作。“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现在泛滥了,DESIGN in China(中国设计)也不少了,我更希望世界看到DESING in HANGZHOU(杭州设计)。”这是陈旻目前最大的心愿。

去年罗意威工艺奖大奖获得者《生命之树》同样取材于木,创作者是德国的艺术家ErnstGamperl。在职业学校接受细木工艺的教育后,凭借著对木材独到的鉴赏力,Gamperl的木艺作品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

《生命之树》的外形为巨大的木质容器,取材于一棵在暴风雨中被连根拔起的橡树,树龄已经超过300年。他以树木原有的纹理和裂痕为基础,精心雕刻出饰有金银丝的平行凹槽,随后将粘土、泥土、岩粉和木材本身的鞣酸混合,给作品添上了一层恰当的有机涂饰。作品表面布满天然瑕疵,讲述著这棵大树几个世纪的经历。“《生命之树》探索了形而上的价值观和社会信息的交汇点。它既美丽,又让我们了解了资源回收的价值。作者用高超的技巧表达了抢救倒下的树木并令大自然恢复生机的主旨。”评委会主席Anatxu Zabalbeascoa在颁奖时说。

来自韩国的漆器艺术家CHUNG Hae-cho的作品《五个彩色杯子0831》(Five ColourVessels 0831)同样是传统和现代的巧妙结合体。他的作品与一门极为古老的工艺,韩国干漆法(Ott-chil)有关。在这种干漆法中,最重要的原料是漆树树液,这种树原产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由这种树液制成的漆具有超强的依附性,隔水隔热性能很好,且能保持很久。Hae-cho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漆由永远的“配角”变成了作品的主体——在纸上画好造型、再用发泡胶做好模具后,他开始上漆,每涂一层漆都要进行固化和打磨,漆面干燥后开始涂下一层。这一动作反复十多次后,漆本身具有了一定厚度,待漆面干燥后,取出发泡胶,剩下的部分便成了一个带有现代主义极简风格的杯子。

完成一件作品后,Hae-cho常带上它走到阳光充足处,观察漆面的颜色,“这样做成的漆本身具有高度的光泽,也会随着之间发生变化。”他选择了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做成五个大小相近、造型上有差别的容器。除了美术角度上的考虑,这五色也有文化的表达——五色代表了韩国民间文化里的自然五要素:金、木、水、火、土。Hae-cho的作品反映出韩国人对于确定感的重视——从传统技艺到特定的材料,再到五色组成的“阴阳”。

结合传统技艺,且融入当下的视角和新近的科技成果的现代工艺,这是手工艺生命力的所在,也是启发科技创新的灵感来源。珠宝艺术家Ramon Pulg说,传统手工艺有它的实用性,不会因为工业时代而落后消亡,而是会在变革中得到传承。譬如印刷术,随着纸质阅读减少,一些人会使用活字和油墨来制作独立杂志,用艺术的方式来做书,这与最初的印刷术已经大不一样。“手工艺有可能做到自我革新,”Pulg说。

来自童年与故乡的记忆

除了来自特定文化传统的现代手工艺作品,也有一些作品没法一眼辨认“国籍”,而是与艺术家个人的生命经历息息相关。

来自丹麦的SteffenDam至今已经和玻璃“共事”超过30年。他的入围作品《好奇柜》(Cabinet of Curiocities)由几十件装在玻璃容器里的“标本”组成。有人问他的标本取材于哪些动植物,他说:“我的动物来自一堆混合物,我的花儿还没有取名字。”实际上,他的“标本”都是他脑海里杜撰出的生物,它们都诞生于他想象丰富的“生物的宇宙”。这种想象力和对生物的兴趣与儿时在祖父书房度过的许多时光有关。

Dam的祖父算得上一名收藏家,他的书房里有很多昆虫标本陈列盒和各种各样关于动植物的书籍。客人来访时,祖父总能很快找出与大家讨论相关的书籍或标本,作为辅助参考。“祖父的图书馆不是随意摆放,而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秩序性。我创作时也以这两点为目标。”而图文结合科普书里的各类生物,随着年月更迭,在Dam的记忆里慢慢长成了另外的模样。

Dam曾经是一名制造产品模具的工具制造工(Toolmaker),几周时间集中做一个模具,每一步骤要求绝对精准,不容许出任何差错。有天,一个朋友向他推荐了一本关于玻璃工艺的书,他一下爱上这门“速度很快,有很多未知”的工艺。“当你把高温的玻璃放在地板上,你会忍不住要继续往下探究。”Dam说,“我想知道如果...”是他的亲友们从他这儿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Dam的《好奇柜》的原型是几世纪前一些科学家与贵族放置藏品的专用橱柜,为满足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他们四处搜罗新奇物件,这也是“好奇柜”(德语:Wunderkammer)一词的由来。以前,他创作过虫子和海洋生物系列,后来扩大到植物和陆地生物。对他而言,好奇柜的迷人之处在于其“虚构和现实之间的平衡”,它具有蛊惑的力量,观众看了会忍不住发问:这到底是什么?它到底是怎么跑进去的?

Dam的回答很简单:“这世上总有很多事情,我们没法完全理解。”

Sam ThoDuong或许很赞同Dam的回答,他的作品也常常给人带来一种“惊讶”。这次,Duong的作品《结冰/看见(海)/观看》(Frozen/Se[e/a]/Look)入围了罗意威工艺奖决赛。14岁时,Duong跟随父母和兄弟从越南移民到Pforzheim,德国的珠宝之都。在Duong眼里,这儿是“黄金之城”,少年时的他很快被珠宝技艺吸引,考上大学后选择了珠宝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他理想中的自由设计师。

创作之前,Duong会花大量时间来观察大自然和日常细节,也喜欢用找得到的各种材料来做试验,比如水果残余、塑料袋甚至卫生纸。“观察生长与衰落的过程让我很着迷,”Duong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写道。而他的老师、珠宝设计师WolliLieglein描述这位学生的创作态度就像“日记写作者”,“什么也不会漏掉,每一个细微变化都被注意到,一点点完善,渐渐显露完整面貌。”

《结冰/看见(海)/观看》也源自这样漫长的观察和思考,作品中“结冰”部分的前身是作品《帽子》。在得到专门颁给手艺人的大奖“Hanauer市黄金铁匠”(Hanauer Stadtgoldschmied)后,Duong获得一笔奖金和在当地的美术学院的驻留机会。“难得能够度过清净的六周,没有产品的期限压力,可以允许我上千个想法自由地释放。”Duong说。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