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 梁武帝 《 异趣帖》
此帖为草书,略带章草笔法。写佛家语,但前后不全。明代晚期以前未见著录,董其昌(1555-1636)刻入〈戏鸿堂帖〉始显于世。无名款,董氏标梁武帝(464-549)书,王肯堂(1549-1638)题王献之(344-386)书。然董氏所见书于冷金纸,笔画细,字形较宽,与传世墨迹本都不相类。细察本幅原经淡墨与浓墨两次书写,草法有误,牵丝映带也不自然。或云是18-19世纪之间据京都有邻馆藏本复制者,待考。此卷由王雪艇先生寄存。
看画。读画:历代名迹选萃
人物画的典范在六朝至唐代(222-907)间,经由顾恺之与吴道子等人逐步奠定。山水画典范的成形约五代(907-960)之时,而且寓含着地理区域特质。例如荆浩、关仝画出北方山水风貌,而董源、巨然则有江南水乡山水的特色。在花卉翎毛画方面,四川的黄筌与江南的徐熙也形成两个不同的典范。
宋代(960-1279)山水画中的范宽、郭熙、李唐都在既有的典范基础上推陈出新,成为新的典范。宫廷画院在宋代艺术帝王的倡导下,发展出空前盛况。当时的画家讲究对自然的观察,并添加诗意以增强绘画的内涵与意境。对实物的兴趣促成了建筑、船车等以器械结构为主的绘画类型,使其在十一世纪后跃上绘画的舞台。诗意的强调,则于南宋时期发展出书法、诗文、绘画三者互相搭配的册页精品。另外宋代文人也将艺术的表现概念扩展到形似以外的范畴,文人画开始成为一种新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