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张淇 《芝轩小像》
苏州博物馆年度大展“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正在展出,展览通过梳理、再现潘氏“滂喜斋”、“攀古楼”、“宝山楼”的收藏,为观众展示了除向国家捐献大克鼎、大盂鼎之外、一个全面的苏州潘家收藏。在“滂喜斋”、“攀古楼”展厅中,有不少关于潘家与吴家交往的书画作品、日记手稿,其中吴湖帆、潘静淑收藏的《梅花喜神谱》便是最好的例子。
潘家与吴家的交往要从潘祖荫与吴大澂开始说起,关于吴大澂、潘祖荫二人交往始末的考察,主要依据两家往来书札。特刊发苏州博物馆副研究员李军的《潘祖荫与吴大澂交游考》一文,分上下两篇,以供读者从当时丰富的日记书札中来看潘祖荫与吴大澂的交游,以及他们对金石书画的探讨。
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又字东墉,小字凤笙,号郑盦。苏州吴县人。据民国《大阜潘氏支谱》所载,潘氏之先,相传为毕公子季孙之后,食采于潘,因以为姓,封于荥阳,因以为郡。至唐僖宗时,闽人潘名(字逢时)为歙州刺史,任满去官,父老攀辕挽留,遂家于歙。再传至名潘瑫(字大震)者,徙居大阜村,是为潘氏始迁大阜之祖。至于明万历、天启间,潘孟信(1557—1613)次子仲兰(号筠友)往来吴中,卜居苏州阊门外南濠,此后蕃衍生息,人齿渐繁,由商而仕,门庭日盛,康乾以后,科名蝉联,烜赫一时,成为吴中望族。潘仲兰的六世孙,即潘祖荫之祖潘世恩。潘世恩(1769—1854),初名世辅,字槐堂,号芝轩(图1)。居苏州城东钮家巷。乾隆五十八年(1793)状元及第,身历四朝,历任翰林院修撰、侍讲学士、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卒谥文恭。世恩一生,位极台臣,荫及子孙。著有《思补斋诗集》、《有真意斋文集》、《思补斋笔记》、《思补老人自定义年谱》等。世恩四子,其三曾绶即潘祖荫之父。潘曾绶(1810—1883),初名曾鉴,字若甫,号绂庭。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恩科顺天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国史馆总校、文渊阁检阅等职。著有《陔兰书屋诗集》、《文集》、《潘绂庭日记》(图2)、《绂庭先生自订年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