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大众需求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需要”换言之是消费升级催生的新需求,多元、高质、跨界的文化产品是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刚需。由此,文化艺术消费市场的活跃以及新的艺术品交易形式、艺术品的互联网化和电子商务的积极探索和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艺术品消费市场进入了大众文化消费的视野。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的艺术消费人群30岁左右占了一半,年均收入在6万元以上的消费人群占了近六成。据社科院统计,中产阶层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这就意味着每年净增700多万人,而据调查显示,90%的中国中产阶层有收藏艺术品的意愿。这两部分人群数量的持续增长,必然带来艺术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艺术品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增长态势。
缺乏多元发展
市场规模的集中度提升并没有推动市场热点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集中度提升,一是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大部分市场规模是在少数几个拍卖品牌中形成的,拍卖市场上对名家精品追捧能够反映市场对作品文化价值的看重。但是,另一方面,市场偏好在艺术品种类方面并没有体现出多元化取向的进一步发展。依据2018年目前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表现所见,除了2018年春拍瓷杂类出现提升趋势,以往所表现出的“核心拍品主要集中于书画板块”的现象并没有产生很大的调整改变。
业态寡头明显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特别是2014年以来,拍卖资源越来越聚集在品牌企业发展这一态势中。这带来了一方面优质资源更加聚集;经营品类更趋细分、多元;经营能力更趋于提升;艺术金融服务能力与方式也随之因需求上升;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因为品牌化战略的深化,基于品牌的经营连锁化与下沉已经成为趋势。这同时带来了拍卖市场分化在加剧,不少中小拍卖企业歇拍或停拍,拍卖市场明显向寡头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市场支撑服务
中国书画艺术市场的金融服务、国际化及支撑服务体系的发展,使得跨界融合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市场资产化、金融化步伐加快而迅速改变的背景下,我们看到市场生态在变化,即市场越来越走向投资市场,收藏越来越成为资产性的运营手段,新业态、新市场在建构,跨界融合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引领性力量。一是资本融合。资本介入与跨界融合的案例,可以说是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整合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二是业务融合。拍卖业不断建构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或者知识教育服务。如保利的金融服务、嘉德建立艺术中心进行知识教育服务等,都是重要表现。此外,市场支撑服务体系的探索积极。比如政策与法规的推动与支持;艺术品鉴证备案体系建立并进行了商业化发展的落地服务等等,基于跨界融合而形成的新业态将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