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金飞 逆光的肖像
150×105cm 水彩 2016年
国内很多水彩画家都是版画系毕业的,陈坚是在版画专业进修的,李晓林是版画系的教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举出一大批重要的水彩画家,都是版画专业出身。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版画系的人整天刻板子,像这样刻板的人会喜欢灵动的水彩呢?他们为什么没有躲避水彩,没有觉得水彩不重要,为什么如此看中水彩画呢?所以我就在想,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其他绘画的研究呢?
高手到高层次之后,功夫在画外,功夫在水彩外。高手较量的时候,比拼的是整体修养和艺术视野。如果你永远盯着眼前的那块小自留地,那么还没有跟高手过招,就胜败已见。艺术本身是一体的,今天美院的分系分专业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术的体制问题。但是在艺术方面,创作者不能画地为牢,故步自封。
画种的跨越和拓展是第一层拓展,第二层是综合文化的修养。当代艺术的发展,绝不仅仅是技巧的比拼。技巧非常重要,但它是一个入门级,到了更高的层级就需要更大的综合,所需要的能量要来自更多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画家要吸收能量,文化、历史、哲学的重要性就上升了。
我记得当年一位著名的西方音乐指挥家来中国,他的小提琴盒子里面永远带着一本老子的《道德经》。他反复在读,认为这是东方文化最精深的东西。我有一次给中央美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讲课的过程中问他们,读过《山海经》的举手。所有人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举手。然后我问知道《山海经》是什么吗?学生们回答说是个神话故事,知道其中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故事。这些都是中国最古老的神话,但他们不知道《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方面的一本书。“中国”这个概念最早就是在《山海经》里提出来的。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经典根本不了解。我又问学生《淮南子》读过没有?台下默然。《淮南子》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文书籍。过去说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两本书,一本天文,一本地理,现在我们的博士生对这两本书却是一无所知。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艺术作品如何能体现出文化和历史的沉淀呢?作品的含金量在哪里?营养价值在哪里?能给观者提供一些什么?只是满足视觉和眼睛刺激的,我们称之为视网膜艺术。艺术如果仅仅只是打动一个人的视网膜,也是令人震撼的,说明这个艺术作品有功效,但功效是有限的。真正的艺术是一种触及心灵的艺术,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作品和观者之间会产生对话、交流。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你看了以后实际上是说不出话来的,你和它对视仿佛是多年的老朋友重逢,相知相爱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