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蔡帖》局部,传说为颜真卿自汝州移至蔡州时所作
以活埋为威胁、让投降的唐军将领劝降、用死去唐军将士的头颅炫耀……李希烈的这些举措,都没能让颜真卿改变自己的心志。
实际上,年逾古稀的颜真卿在囚牢中,早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遗嘱、墓志、祭文。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八月二十四日,被囚两年有余的颜真卿等来了李希烈的部将辛景臻和一名宦官。宦官大喊:“有敕!”
颜真卿下拜。宦官接着说:“宜赐卿死。”
颜真卿早已料到这个结局,便问:“老臣无状,罪当死,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
宦官奸笑着纠正:“从大梁来。”
大梁是李希烈的老巢。颜真卿恍然大悟:并不是朝廷赐死自己,而是李希烈要将自己置于死地!他向宦官怒骂:“乃逆贼耳!何敕耶?”话音未落,便被宦官缢死。
颜真卿壮烈殉国,浩气长存。
现在,人们每当谈论起颜真卿,总是要先提到他那平稳端正、质朴厚重的“颜体”。殊不知,有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样的书法。
当代的许多书法家,作品志在求新求异。仿古不够引人注目,就自创新风;但在我看来,都不及颜真卿那一手疏密有致、法度森严的楷书。因为它反映的是纯洁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