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明清文人画艺术地位与成就值得今人重新思考和评估(组图)

明清文人画艺术地位与成就值得今人重新思考和评估(组图)

2019-01-22 13:18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范昕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前不久亮相“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的王原祁《竹溪松岩》卷(局部)。

由此引发的关注是:当宋元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公认的高峰时,如何评价宋元之后的古代绘画?从明代“吴门四家”到董其昌,再到所谓清代画坛正统的“四王”,这数百年间的艺术潮汐该如何回望?

近日,一场名为“古典的复兴——明清文人画公开课”的大型巡回系列学术讲座拉开序幕,第一课特邀范景中、白谦慎两位艺术史研究大家做客上海图书馆开讲,就聚焦了这些话题。在他们眼中,理解和评价宋元之后的中国文人画,需要借助“借古开今”这个词。当时的艺术家们拟古、摹古抑或复古,看似不断恢复古代的传统,实则在创新。这是一种通变的方式。也正因如此,明清文人画艺术的地位与成就,或许值得今天的人们重新思考和评估。

明清文人画,以“精微化”无形中改变个人品位和感受

在范景中看来,明清文人画对于古典的复兴,时间上几乎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同步,两者之间颇有一些能够对应的地方。如果说西方文艺复兴向着更大、更宏观的世界在不断地扩展,那么中国明清时期的古典复兴,则可能向更微观的世界,向我们个人心灵深处不断地深化。

范景中说,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的敏锐性,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明清时期“文艺复兴”所要恢复的。“中国的诗歌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精通多国语言的辜鸿铭曾说,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以与中国古典的诗歌媲美。因为中国古典的诗歌把人的感受、人的敏感感官延伸了,精微化了。中国人对于感官的这种微妙性,就在我们今天讨论的明清文人画领域发生了。”

面对西方绘画,如果你觉得震惊之余,思索的余地少了,范景中认为一方面是文化的隔阂,一方面是感官的隔阂——西方艺术确实没有中国的文人画这么精微化。在他看来,董其昌的绘画当中,固然有种种可为人诟病之处,但乾隆帝对他的评价“秀”同样耐人咀嚼。人们欣赏董其昌的绘画,从他的墨色中体会到“秀”的韵味,这在欣赏西方绘画时是得不到的。再看“四王”,简单来说“四王”的创作全是接了董其昌的衣钵,受到董其昌的影响,可他们确实也各有各的面貌。“他们四位之中,王时敏的书法最好,湿笔用得更为老道。而他的孙子王原祁,干笔、渲染用得多一些,强调‘笔的力量’,强调‘金刚杵’,特别是他晚年的用色,将色墨融在一起画出非常抽象的东西。这完全是现代派,比康定斯基还抽象!”

“中国明清的古典复兴是另外一种复兴。它不是改变世界的一种复兴,而是改变个人品位、个人感受以至于让我们无形中变成一个更文化的人的一种复兴。”范景中这样表示。那些乍看千篇一律的中国画,深入细看以后,会不知不觉被它们内在的一些东西陶冶,觉得整个人被这种艺术重新塑造了,自己的感官也已精微化了。

鉴定与鉴赏在艺术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明清艺术对于古典的复兴之所以行得通,与收藏活动的发展密不可分。白谦慎特别提到了这一点:所谓古典,以谁为范本?古今这个概念其实跟收藏有关。也就是说,收藏行为使得艺术家有了过去的范本。“如果没有收藏这个环节,你说我要恢复到王维,真正的王维是什么样的,你可能根本不知道。”有人由此抛出一个有意思的联想:清朝18世纪之后的艺术创新明显弱化,是不是与更多的艺术范本被宫廷内府收藏有关?而在民国年间,很多近现代艺术大家有机会见到一些此前深锁在宫廷里的重要收藏,反而启发了20世纪上半叶大规模的艺术创新。

白谦慎指出,鉴定与鉴赏在艺术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我们欣赏钢琴曲时,第一流的弹奏者和第二流的弹奏者乍听之下都差不多,差别不过就是那一两秒,但里面细致的转换恰恰是内行才能听出来的。而绘画鉴赏也是这个理。这与范景中的看法不谋而合。“想要分辨‘四王’,从一开始看着都像一个人画的,到觉得这些画不是一个人画的,并且能够分辨出它们分别出自谁之手,甚至把别人伪造他们的假画也分辨出来,这是对我们审美感官的考验,看我们的审美感官能不能辨识出这些细微之处。”范景中笑言,南北朝的时候就有书画造假了,中国古代美术史就是与假画、伪作不断打交道的历史,“这是中国绘画史区别于西方绘画史的独特之处。这样的历史迷人而富有魅力。”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