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燕园聚珍”展中的刻辞卜骨,较完整体现了商代使用卜骨占卜的流程。
古人类的寿命有多长?远古人类使用石器做什么?考古学家怎样分辨人工石器和自然石块?上述问题可以在1月15日开幕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新年大展“燕园聚珍”中找到答案。展览策展团队在前期策划和现场展示中专门设置多项观众互动活动,包括网上票选“C位”文物。陶鬶、青铜簋、刻辞卜骨和蛋壳陶高柄杯成为首批入选序厅的馆藏精品文物,在北京大学考古大事记墙的映衬下十分显眼。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作为国内高等院校首座考古专题教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3万余件,为分享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而策划的“燕园聚珍”系列展开篇之作——“文明的曙光”,通过“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讲述了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进,接下来还将推出“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