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劳光平撰文《中国图草》 揭示草书中的图案美(组图)

劳光平撰文《中国图草》 揭示草书中的图案美(组图)

2019-02-13 13:2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内容提要

本文撰写的目的是为了挖掘中国草书中的图案美,从新莽和东汉时期草书中出现图案美的萌芽,到魏晋南朝的成熟,再到唐代的最高峰,以及唐以后的余波。系统地揭示出草书中存在的图案美,草书从字字独立到上下数字连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模糊”字形图案美。

一、从草书到中国图草的三步曲是:

(1)草书上下字的连接是产生“模糊”美的重要手段;

(2)“模糊”美产生“图草素材”;

(3)“图草素材”左右融合、化合产生“中国图草”。(“模糊”、“图草素材”、“中国图草”和举例的具体解释见第一章)

二、“中国图草”产生的脉络:

(1)、古代以实用为最高目的(追求清晰好认,追求书写的速度),却产生了艺术的因素,这是一种意外的收获;从清晰(字字独立)——通过连贯——达到“模糊”的字形图案,由于古代以实用为最高目的,缺乏产生“图草”的土壤,在这样的情况下,所以只能产生“图草素材”;

(2)、当代以艺术为最高目的(因为实用价值已经完全丧失),具备了产生“图草”的土壤,“图草素材”的左右融合、化合,从而产生了“中国图草”,是一种主动的追求和探索,也是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

(3)、从清晰——“模糊”、从实用——艺术:

是“草书字字独立”——“中国图草”发展的整个过程。上下连贯产生“图草素材”;左右融合、化合产生了“中国图草”。

这种左右融合、化合,不是8+8等于16;而是8x8等于64,它是乘法不是加法,正如陈振濂老师在《书法美学》165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中所说的:“书法美的各个原之间的关系,是化合而不是组合……,组合是一种加法的‘和’,而化合则是乘法的‘积’……,则化合所产生的,并不是原有物质在数量上的累加,它是一种从原物质中产生新物质的‘性质’上的更新”。

“原物质中产生新物质”说的太精辟了,所以这种左右融合、化合,是一次质的飞跃,不是简单的相加,是“中国图草”产生的决定性条件。

三、古代草书和现代草书的发展过程,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为什么清代男人头上要留一根长长的辫子,为什么当代人穿牛仔裤,要在膝盖的上下左右位置磨出一个破洞,认为这样很时髦。微信上有一个笑话:就是几位姑娘送几百块钱去慰问一位老太太;但老太太却说:“你们自己穿的裤子连膝盖都遮不住,这钱我不能要”。

如果古代人要把草书写成像图案一样,谁都认不得,那将会贻笑大方,所以古代是绝对产生不了图草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产生像张旭和怀素这样的狂草大家,已经是极限了;

现在不同了,草书的使用价值完全丧失,所以“图草”将应运而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这就是时代不同了,审美观不一样了。

正如刘洪彪老师说的:“书法进入当代,实用价值几近于零,而审美价值骤然提升,这是划时代的历史性转变。”

郑晓华老师也说:“当代书法创作的过程,与传统书法创作的过程出现了历史性分裂。” 

第一章

什么是图草

因为是从“模糊”到“图草素材”,再到“中国图草”,所以先要从模糊开始说。

一、什么是模糊?草书上下两字或多字相连以后,会产生下面几种情况:

(一)两个字成为一个字

举例如下:

《中国书法全集第18卷》(荣宝斋出版社·1991年11月北京第一版·刘正成主编)

(注:(1)凡下面文章中出现的《中国书法全集》,其出版社、出版时间都是一样的,不再一一标注;(2)为了便于说明,本文引用古代字帖上的字时用繁体字,其余一律用简化字)

第159页,王羲之《知宾帖》第1行“亦非”

如图:

1.png

上面“亦”字的‘最后一笔’与“非”字的左边’一竖’相连,这一连非同小可,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连出了一个非常美的图案,这就是“模糊”!这就是“模糊”图案美,左边‘一点’和右边‘两竖’分列左右,两横(其中一横是竖折)、三竖、一点形成对比,两个字浑然一体,如同一字,乍一看还不知道是啥字,绝了!

(本人图草作品供欣赏用)

2.png

(图草作品释文:晨光熹微)

(一)两个字相连后共形成三个图形

(1)上下两字各分成两部分;

(2)上一字的‘下面部分’与下一字的‘上面部分’相连;

(3)于是出现了三个图形。

举例如下:

同上书第118页,王羲之《知足下帖》第一行“至吴”

如图:

3.png

“至”的最后一笔与“吴”的第一笔相连,‘半个字’加‘半个字’成了一个“什么也不像的字”,这个“什么也不像的字”所形成的图案,就是“模糊”图案美!其方法就是通过“上下字的连接”,“上下字的连接”就像变魔术似的,连接后变出各种各样的奇怪的图案!

由于“吴”的‘天’字和“吴”的‘口’字不相连,在视觉上“至”的下半部分与‘口’连成一体,与‘天’分成两部分,两个字共分成三部分,构成了一幅抽象的图案,最上面是一点,接下来是弯曲的波浪式的曲线,最后是一长横,代表达到高潮,然后复归曲线,很有音乐节奏感。

(三)两个字相连后,共形成两个图案:

(1)一个半字形成一个图形;

(2)半个字形成一个图案。

举例如下:

《怀素自叙帖》(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5月的一版)

(1)第12页,第2行“于吴”

如图:

4.png

“于”字的‘最后一笔’与“吴”字的第一笔‘撇折’相连,“于”字一个半字成了一个图案,“吴”字的‘下半部分’半个字成了一个图案,上下两字相连后,乍一看,根本就不是“于”和“吴”,而是两个什么字都不像的图案,这就是“模糊”!这就是“上字之终与下字之始”连接后的效果——从清晰到“模糊”,这个“模糊”就是“于”字变得不像“于”了,“吴”字变得不像“吴”了。

(一)三个字相连后,形成三个图案,

(1)‘上面整字’与‘中间半字’的组成为上图;

(2)‘中间半字’与‘下字的一部分’组成为中图;

(3)‘下面整字’(缺了一部分)组成为下图。

举例如下:同上书第19页,第一行“外云初”

如图:

5.png

3字相连,“外”字的‘最后一笔’与“云”字的‘点’相连,

“云”字的‘最后一笔’与“初”字第一笔‘点’相连。

三个字组合后形成的中间这个“独立的图案”,这就是模糊!“什么字也不像它,它也不像什么字”,这个图案就是上下字相连后,从清晰到模糊的效果。

以上举了4个例子,草书上下字相连后出现的情况,还有好多,具体再看“第四章和第五章”,现在可以得出结论,“模糊”字形的产生,就是草书上下字组合以后的结果。

二、下面我们再用具体的图草作品来解释:

什么是图草素材?什么是中国图草?

如图:

(本人图草作品供举例用)

6.png

(图草作品释文:登山臨水送將歸)

这是本人创作的“图草”作品,“登山臨水送將歸”(唐人诗句)

右边“登山臨”3字相连,“登”字上面的‘癶’与下面的‘豆’分开,‘豆’字与“山”整字、“臨”的‘左上点’相连,形成了一个什么字也不像的图案,‘癶’和“少了一点的‘臨’”独立,3个字相连后,也分成了三部分,但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字形结构,产生了模糊;

左边“水送將歸”,”“水”与‘关’相连,“送”的‘走之低’与“將”整字、“歸”的‘左边部分’相连,也分成了三部分,但完全进行了重新组合,达到了模糊的目的。

左右两行草书通过上下连接产生了“模糊”,变成了“图草素材”,然后“图草素材”左右融合、化合,产生了“中国图草”。这就是“模糊”、“图草素材”、“中国图草”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再补充一例:

如图:

(本人图草作品供欣赏用)

7.png

(图草作品释文:乘冥塵定)

这是本人创作的“图草”作品,“乘冥塵定”(无语意图草作品)

“乘”的‘右边点’与“冥”字的‘上半部分’连接,

“冥”字分成三部分,上面部分与”“乘”的‘右边点’相连、中间部分是‘一段曲线’、下面部分像一个‘八’字,加上“乘”上面的一点独立,共分成五部分,完全重新组合;“塵”字与“定”字的‘上半部分’连接,也进行了重新组合,左右两组重组后都达到了“模糊”,成了“图草素材”,然后再成为“中国图草”。

(本人图草作品供欣赏用)

8.png

(图草作品释文:不置可否)

三、中国图草的定义:

综上所述,我们给图草的定义如下:

(一)具有抽象图案美的草书,也就是具有画意的草书,也称画草(具有画意的草书)、美草(具有美术意味的草书)、绘草(具有绘画意味的草书)等。

(二)它由两组“图草素材”组成,按照传统的书写方法,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然后左右融合、化合,这样一幅图草作品就完成了。

(三)那么什么是“图草素材”:即上下连贯的草书群,一般为2到5个字。

(1)上下字的连接有3种形式:

(a)全连;

(b)意连,上下虽不相连,但紧紧依靠,浑然天成,我们称之为“堆叠”;

(c)半连,即有连有断,断的地方笔断意连;(这是在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种)。

(以上三种连接形式详细情况见下面第七章)

图草素材是“中国图草”作品创作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非常重要。

(四)完成后的图草作品,左右两行加起来,一般4到10个字,也可以更多,但难度增大,图案性反而会减弱,图型会变得更加狭长;左右3行溶合起来的图草作品,难度太大,而且画面会很乱。

(本人图草作品供欣赏用)

9.png

(图草作品释文:出言不當)

四、图草的图案和绘画中图案的区别

(一)虽然“图草”具有绘画中图案的意味,但是它和绘画中的图案是有明显不同的,“图草”是以草书字型为基础,每个草书的独立性很强,这是中国书法真、草、隶、篆、行的基本特点,草书比其他书体的独立性稍弱一些,没有绘画中的图案那样可以随意变化,所以以草书字型为基础所形成的图案,和以绘画为基础所形成的图案,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它们各有自己的特色,“图草”有自己独特的图案美,所以不能以绘画的图案美为标准,来评价“图草”图案的优劣。

(二)“图草”作品所构成的图案,它有2层意义:

a、文字语意(当然也可以创作是汉字,但无语意的“图草”作品,我上面就创造了一例)。

B、图草呈现出的抽象美。

绘画中的图案,不可能有语意,虽然也是抽象的,但它表现的还是与具象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它的素材来源于具体的人和物,是从具体的人和物中高度概括提炼出来的,而图草的素材来源于草书的字形,二者创作素材来源截然不同。

虽然中国的篆书有些字形模仿于大自然,但是从篆书过渡到草书,如果从小篆算起,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而立的李斯《泰山刻石》和《峄山碑》,到唐代怀素(725——785),经历了将近上千年,如果从大篆算起,那时间就更长了,所以草书已经凝固为一种固定的符号,与具体的人和物没有直接的联系。

(三)图草中的图案美来源于“图草素材”和书法家的巧妙安排;绘画中的图案美来源于画家对现实(包括人和物)高度概括和抽象。

(四)不是所有的草书都能进入图草创作的,只有那些有亲和力的草书、容易和别的草书融合在一起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能成为“图草素材”的草书;而绘画中的图案则没有这一问题。

(本人图草作品供欣赏用)

10.png

(图草作品释文:終日望夫夫不歸)

五、“图草”和现代书法的关系

“图草”不属于现代书法。

现代书法的定义:“这些书家以西方的视觉艺术的方法来改良中国的书法艺术”、“现代书法泛指70年代以后,用笔、表现手法、创作思路、艺术风格逆反于传统书法和传统书法观念的书法作品总称”。

而“图草”是在中国草书内部寻找草书的图案美,展示它迷人的魅力,除了章法发生改变,不从书法以外引进任何东西,正如胡抗美老师说的那样:“探索必须从传统内探索,在传统里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找到时代的特点。”

所以说“图草”是中国草书大树上的另一个分枝,可以用“万变不离其宗”来形容,与现代书法没有任何关系!

(本人图草作品供欣赏用)

11.png

(图草作品释文:曾与美人橋上别)

六、图草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

(一)说它是传统的,是因为:

创作所用的汉字是传统的草书,并严格按照草书的规范,(即古代书家写过的草书为范本)笔法、墨法等也是传统的。

(二)说它是创新的,是因为:

把草书创作当作完成一件“美妙图案”的工作,从另一角度最大限度地挖掘草书中的图案美,把草书的图案美发挥到淋漓尽致。从草书到“图草”的过程,章法发生了改变,最关键是图草的左右两行是融合、化合在一起的,而传统书法行与行之间是不融合、化合的,因为传统书法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如果行与行融合、化合就会让人认不出是什么字,就会失去实用目的,这在于实用为目的的古代,是完全不可能的!

(本人图草作品供欣赏用)

12.png

(图草作品释文:别有深情一萬重)

七、左右两行融合化合是图草作品的基本特征

从“图草素材”的“纵向相连”到图草作品的“横向相连”,(即左右融合、化合),是一次质的飞跃,这左右两行的组合,从实用走向了艺术,产生了一种新的草书品种,意义非凡。

(本人图草作品供欣赏用)

13.png

(图草作品释文:童子開門雪满松)

文章目录:

1、内容提要  

2、第一章——什么是图草

3、第二章——图草素材的萌芽开始出现

4、第三章——图草素材多字连绵完成

5、第四章——图草素材中的模糊字形图案美

6、第五章——草书中的图案美

7、第六章——图草素材连绵的三种形式

8、第七章——大自然给我的启示

9、第八章——自己书法作品给自己的启发

10、后记

11、作者简介

12、本人传统作品

作者简介

劳光平,出生于浙江乐清。现为浙江省文化系统书法专业研究馆员(正教授级),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慕鸿书社成员。

在全国权威性书法杂志、报刊《书法》、《书法艺术》、《中国书画报》、《书法报》等发表书法论文9篇,共计6万余字。

 在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展览中书法作品四次获金奖。

2011年5月,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百人精品展”。

另外,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瘗鹤铭奖全国书法大奖赛”、“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览”、“全国首届书法临帖作品展”、“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作品展览、“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艺术节”、“首届陶渊明奖”全国书法作品展览中入展。

另外,2017年入展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主办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承办的“浙江书法200家优秀作品展”。

本人传统书法作品

14.png


15.png


16.png


17.png 


18.png

 

19.png

 

20.png


21.png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