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董其昌《烟江叠嶂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当然,董其昌不是完人,比如他的应酬太多,门生代笔成为公开的秘密,作品中存在很多赝品和庸品。在书画鉴定方面注重一己之感,随意性成分大。再者,后来松江有火烧董宅的变故。关于这一点,目前存在争议。有的认为不真实,乃是人为构陷,乃董其昌的仇家所编。很多来自卿官野史的社会传闻,喜欢借风助力,推波助澜,诱人信以为真,更多的则是不加思辨,人云亦云,耳食之语。也有人认为像《明史》中未能提及,是因为有人刻意虚美掩饰。我没有深入考证。这是一篇大论文。本文所提及的关于董其昌的诸多方面,都可以成为抽丝剥茧的研究对象。董其昌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在此只想提出一点,从董其昌所交往的文人士大夫来看,都是层次比较高的,都有思想头脑,爱惜羽毛,极具个性之辈,如果董其昌真的是人品极其恶劣,还能甘心为伍?稍后一点的晚明志士黄道周,在见到董其昌在政治上的见解、在军事上的谋划、在经济上的韬略,尤其在涉辽事务上,对努尔哈赤之崛起,对边外女真之扰边,多倡防范抵制之策,颇有未雨绸缪之计时,也承认对董认识之不足:“昔者睹先生之未有尽也。”
董其昌的“朋友圈”无疑是他成功的关键。
如前所述,艺术家必须要有平台,但首先自己得是这块料。不过,董其昌的“朋友圈”不能大而化之,一概而论,既有同时代的朋友圈,也有后世的“朋友圈”,两者的共同作用,决定和见证了他最终可以获得成功。经典和大师都是反复打磨出来的。有观点就认为,董其昌存世的大量手札,可能正是这个秘密所在。董其昌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长期赠送给朋友的“润”,就是个人亲笔信札,他不断地、不厌其烦地给自己认识的所有人写信,估计一生都在写信,保持关系的可信度和坚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