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云中君和大司命》
回到屈原问题上,本文认为傅抱石与郭沫若看待屈原的态度是不同的。傅氏对屈原的认知更为单纯质朴,仅本于文人、艺术家的视角体察屈子的偃蹇命途和家国情怀,并以诗人之敏感吟味其辞赋遗风。以此感情为出发点,颂赞其不忍家园飘摇、力主抗击强秦的民族大义。这种颂美是文人化的感同身受,并非政治家式的鼓吹倡举。一例试证,1943年傅抱石首作《湘夫人》并自书跋,后郭沫若亦在画上题文题诗,细读二人款署,顿能察觉若干语义与蕴思之差异。傅跋以朗劲的小楷录《九歌·湘夫人》全文之后接题:
屈原《九歌》自古为画家所乐写,龙眠李伯时、子昂赵孟頫,其妙迹尤光辉天壤间。予久欲从事,愧未能也。今日小女益珊四周生日,忽与内人时慧出《楚辞》读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不禁彼此无言。盖此时强敌正张焰于沅澧之间。因相量写此,即撷首数语为图。至夫人服饰种种,则损益顾恺之《女史箴》,中土墨宝,固莫于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