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李炯艺术欣赏(组图)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李炯艺术欣赏(组图)

2019-03-27 10:52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简介】

李炯,1983年2月生于安徽淮北,2006年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2017年硕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定居北京,画家,书画鉴藏学者。著有《彼岸江山—李炯文集》、《李炯画集》。作品被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外交部、人民大会堂、富士美术馆、中国驻法、驻印使馆等政府、美术馆及私人收藏。

作品及文章曾发表于《中国书画报》《台声》《书画世界》《人民日报》《潍坊日报》《中国国家画廊》《逸品鉴藏》《美术》《智慧》《艺术镜报》等报刊杂志。

疏放澹远   雅致平和

——浅谈李炯的绘画作品

文/刘万鸣

中国画创作重于内蕴与气质之表达,然近百年来,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精神文化地覆天翻,各种观念、思潮、技艺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浮躁之风弥漫。李炯,青年才俊,以冷峻之思维、丰富之笔法,创作出富于文化内涵和古典气质的作品,尤为难得。

李炯生于安徽,徽文化传统根基深厚,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自幼习书,刻苦用功,中学时代即在当地崭头露角。及长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史论系,研习书理画论,拜访京津名家,结交良师益友,眼界日宽。其后移居京师,拜识各方名家巨流,敏而好学,汲取众家所长,学书作画日益精进,初具气象。在多年研究中国画史及鉴藏后,又投身于中国画创作,修养心性,潜心静气习画,笔墨精神更富意味。

书法功底使李炯在传统水墨的把握上受益匪浅,笔墨游走,不拘于形,更重质。技法丰富,不囿于一家一法,熔工笔、没骨、写意于一炉,灵活运用,取法精妙。其禽鸟借鉴宋画严谨精致,饶有生活趣味;树木“以书入画”,追求书写性;花叶取没骨之法,又积染、点染,画面丰富和谐统一。作画少有用色,而能以墨分色,以水墨、线条表现丰富的物象,突出墨的审美趣味。线源于道,墨生于气。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庄子有言“既雕既琢,复归于相”,是其美学的思想渊源,以一墨之色,蕴万象之色,从有限中现无限,从无色中观玄冥之道。疏简虚静,淡雅平和,若非多年的文化积淀和对笔墨得失的感悟,怎能领悟中国画个中的精髓。

虽然李炯的创作多为工写兼具,但他并未在绘画创作中显得谨小慎微,畏首畏尾,而能让自己处在一个非常放松的状态中,收放自如,不为创作而创作,更多的是一种自然思绪的流淌和倾诉,作品松动,让人舒心。其创作不为外相所惑,直抵中国画之核心,重视感受,抒发性灵。听到窗外鹧鸪鸣叫,提笔而画,他画的是他心中的那只鹧鸪鸟,飞在笔端,一诉衷肠。不受题材和尺幅所限,只要是他想表达的,他都能以一种放松的、冲和的态度诉诸笔端,这是很多人渴望而不可及的。创作大幅作品,气象宽广,意蕴深远;不足盈尺的小品,又能精细入微。线条中流动着的是缕缕情思,水墨氤氲中表达的是细腻丰盈的情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常年临池不辍,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定能有所建树和突破,李炯之艺术前途不可限量。

(刘万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博导)

参展:

2019年参加“创新生活艺术海南”大型艺术展(海口)

2018年参加中国台联“翰墨飘香-国粹艺术中的两岸融合”书画展;

作品参展第二届泰山艺术品博览会;

旅游卫视“第一收藏”拍摄播放“造心中之境——艺术家李炯”

2017年作品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毕业展,获优秀作品奖并被院方收藏;

2016年参加京津冀中国著名画家作品展(沧州);

2016年参加画道文心—刘万鸣师生展(淄博)

2016年薪脉传承-第六届中国画节八人展(潍坊);

2015年 一家一品-中国画名家推荐展(甘肃定西);

艺苑同耕-中国画作品展(深圳);

无愧时代-人民艺术家邀请展 (北京李可染画院);

艺路同行-书画艺术作品联展 (首都博物馆);

这里是北京-水墨意境中国画邀请展(北京);

水墨意境-当代中国水墨画联展(烟台东山宾馆);

林泉高致-新华社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潍坊);

笔墨丹青-新青年邀请展(北京)。


责任编辑:桀栗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