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重整丨德国艺术立场 ”亮相南艺美术馆(组图)

“重整丨德国艺术立场 ”亮相南艺美术馆(组图)

2019-04-02 07:32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杨明先生.jpg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杨明先生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先生.jpg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先生

年后的第一场展览,南艺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珍贵的开年礼物——“重整丨德国艺术立场 ”,展览向我们呈现了包含维尔海姆·兰布鲁克、奥托·弗雷德里希、恩斯特·维尔海姆·奈伊、约瑟夫·博伊斯、A.R. 彭克、约尔格·伊门多夫、马库斯·吕佩尔兹、乔治·巴塞利兹和佩尔·柯克比9位20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家共计110逾件作品,囊括了绘画、雕塑、拼贴、影像以及综合材料等多元形式,包含多件此前从未在华公开展示之作,可以说件件皆为精品,干货满满,如果说你对艺术史中的20世纪德国部分依然停留在马库斯·吕佩尔兹的“破碎景观”与约尔格·伊门多夫的《德意志咖啡馆》,那么这次为你展开的会是另一扇大门。

本次展览德方策展人柯荔蔓女士.jpg

本次展览德方策展人柯荔蔓女士

本次展览中方策展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先生.jpg

本次展览中方策展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先生

展览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和沃纳画廊纽约总监柯荔蔓女士共同策划,自上世纪艺术历史的重要节点起,追溯德国艺术在文化与历史层面对当今艺术世界的影响。展览以艺术史编年体与展览回顾相结合的方式,回顾20世纪以来德国的历史概观,展示了20世纪以来数次重要的艺术运动、思想运动、社会运动。艺术家们描绘了从一战以前暗流涌动的德意志思潮直至二战后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分立的意识形态冷战,直至现代德国的重新统一与崛起。展览以博伊斯社会雕塑、战后身份认同以及绘画新概念的崛起等为主要线索,带领中国观众探讨和领略这段由历史、神话、民族、思潮、运动所共同谱写的艺术史,将其历史感与沉思气质精彩再现。 

歌德学院(中国)徐央央女士.jpg

歌德学院(中国)徐央央女士

关于重整与立场 

本次的展览主题是展览主创们共同探讨与思考后的结果,英文为SIGHTINGS | Positions of Art from Germany,而将其转换成中文,也花费了很多心思。在展览开幕前,展览主创:策展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与沃纳画廊纽约总监柯荔蔓、歌德学院(中国)徐央央等就展览定位与初衷还有德国表现主义对艺术史的影响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重整”,当时的德国艺术家面临从现代性重新看历史的情况,艺术家需要重新出发,思考如何解释历史,面向未来。尽管向远处看,还是一片迷雾,但是必须要去尝试, 重新确定一个方向。这个很符合当时战后的艺术家们,解释所处的位置如何呼应当时的时代。主办方希望借助本次展览,为普通观众、艺术从业者开启一条全新的道路。

而本次展览选择在南京举办,格外具有历史意义。南京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座古老的都城,另一方面自民国以来,它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1919年以来做的首都计划,将其按照现代城市来规划,其背后有很多可以探讨的话题,从近现代历史到后来思想界、文化届的讨论均可以作为发源地。因此,将有着很深的历史话题的展览放在南京,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这些展览中艺术家,在当时被纳粹政权迫害、打压,当艺术面对政权,如何肃清,而政治会对艺术有什么影响以及艺术对此有什么回应,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回响。

在南艺美术馆举办,也有着渊源,第一是因为选择的展览所在地一定要有学术背景,二来,是想与学生这种文化背景有所互动。 

策展人郑闻在导览.jpg

策展人郑闻在导览

对话策展人郑闻 

共同的价值观 

问:作为南艺美术馆的开年大展,本次展览筹备了多久,办展的初衷是什么呢?与Michael Werner(迈克尔·沃纳)画廊合作是什么样的机缘呢? 

策展人郑闻(以下简称郑):本次展览的初衷,最早源于我本人一直以来对于德国艺术那种历史感和沉思气质的热爱。中国当代艺术发展40年之际,回望上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受到德国“新表现主义”群体的巨大影响和启发。而追溯更远的民国时代,比如1930年后中国的新木刻运动等,也已经受到德国版画的深刻影响。这次展览选择Michael Werner画廊作为主要合作方,原因很简单——它的创始人迈克尓•沃纳,自东西德分裂时期就是这个艺术群体的重要支持者、推动者、收藏者。迈克尓•沃纳本人也是一个充满勇气的传奇人物,他在1960年代初冒着极大的危险帮助巴塞利兹等艺术家操办展览,多次被当局查封。沃纳今年八十多岁了,这次本想来中国,因为健康状况的考虑被劝阻了。他为这次展出提供了很多他的私人收藏,代表了他和艺术家之间一起战斗的岁月。前期的交流中,他们也惊讶于我本人对于德国现代美术的了解,从而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和工作目标,促成了本次展览。 

WechatIMG2731.jpeg

展览现场

问:这9位参展艺术家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 

郑:首先挑选了3位在1937年被纳粹政府定义为“堕落艺术”的德国现代艺术先驱,他们是维尔海姆·兰布鲁克、奥托·弗雷德里希、恩斯特·维尔海姆·奈伊,这三位艺术家主要活动在20世纪初,他们对于我们回溯德国现代艺术的起源至关重要,特别是维尔海姆·兰布鲁克对于博伊斯“社会雕塑”著名理念的形成,具有精神导师的作用。约瑟夫·博伊斯作为二战后德国艺术界标志性的人物,毋庸置疑,他改变的不仅仅是艺术,还有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也直接为德国艺术在美国与全球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乔治·巴塞利兹、A.R.彭克、马库斯·吕佩尔兹、约尔格·伊门多夫这几位,在我们所谓“新表现主义”的艺术群体中,个人性格与艺术特征最为鲜明,他们对中国以及国际绘画界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看点:艺术家是历史进程的预言者 

问:在展览呈现上,如何通过一个艺术展览描绘出德国一战到二战,再到重新统一这一历史事件的呢? 

郑:本次展览呈现的艺术家作品创作年代,最早的自1910年代开始,最晚一直到2000年以后,时间跨度几乎达到一个世纪。我们通过对本次群展中一百一十件不同年代作品的具体分析和背景解读,完全可以了解到特定年代的社会背景和思潮。我们在导览册和展览画册上制作了一份极其详细的年表,自1812年直至2019年,有关德国历史、文化、政治、哲学、艺术的几乎所有重大纪事。并将本次展览涉及的艺术家和重要作品镶嵌其中,使大家可以非常清晰的解读艺术品的上下文关系,也让我们惊叹于艺术家作为历史进程预言者的功能。 

WechatIMG2715.jpg

展览作品

问:展览中的重要经典作品能跟我们特别介绍一下吗? 

郑:几乎每件作品都很重要。比如几位早期现代主义者的艺术作品,都是第一次在中国公开展出。恩斯特·维尔海姆·奈伊色调响亮、气势宏大的抽象绘画,非常难得一见。维尔海姆·兰布鲁克的一组雕像展示了他深沉的情感和天赋异禀的造型观念。而观众相对比较熟悉的几位艺术家,本次展出的作品也非常的不一样。比如约尔格·伊门多夫展出的2000年以后的“无题”系列绘画、以及他去世前夕制作的雕塑,与我们印象中熟悉的“德意志咖啡馆”系列非常的不同,具有跨时空的场景组合与电影蒙太奇般的效果,非常耐人寻味。总之,以上只是举例而已,所有作品都值得被重视。 

我的身份是一个“协调者” 

问:作为南艺美术馆的副馆长,是如何把控展览的呢?美术馆接下来的展览计划是什么? 

郑:我在本次展览中最直接的身份依旧是策展人。这就意味着,从一开始,我就参与到这个展览的研究、策划、展示、学术、导览、媒体,甚至包括国际运输、报关、安保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但是我要非常感谢的就是我们美术馆的工作团队、德方的工作团队、本次展览相关的所有机构,以及我们德方的策展人柯荔蔓女士。在策划这个展览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做到了真正的互相协调和相互配合。我们彼此尊重各方的意见,最终形成了高效的工作流程。我本人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说不是一个“把控者”而是一个“协调者”,负责把各方面的形势综合起来判断,并作出最实际的决定。南艺美术馆接下来依旧会延续开馆以来的思路,推出更多具有“问题意识”的自主策划展览,请大家拭目以待就好。

WechatIMG2717.jpg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责任编辑:石春丽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