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距离远,或者下班时间晚,如果剧场本身不提供餐饮服务,周边餐饮又比较匮乏,很多上班族只能空着肚子在剧场里坐三四个小时。当前,由于安全和功能性质等问题,剧场开设餐厅受到严格限制,所以上海大部分剧场内无法提供快餐或简餐,仅有的一些饮料、点心柜台往往在中场休息时排起长队。“饿着肚子看演出”的问题,究竟该如何突破值得深思。
困扰观众的还有“末班车问题”。国内音乐会上观众不等返场与谢幕就匆匆离场赶末班地铁的情况,让不少外国艺术家和演出主办方感到“头疼”。而相比两小时左右的音乐会,戏剧演出可能用时最长。像话剧《宝岛一村》全长就接近四个小时,时间更长的马拉松式剧作也不乏少见。看完演出,或参加完演后谈、演员见面会,末班车没了,地铁也停了,路远的观众就会陷入“提前离场,还是不离”的尴尬困境。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目前上海经文化主管部门备案的剧场有152个,夜间场的普遍开场时间设置在19:15、19:30和20:00三个时间点上。但林宏鸣认为,不同演出定位的剧场、不同地理位置的剧场在开场时间的设置上应充分体现灵活性,不要“一刀切”。比如,东方艺术中心三个演出厅的开场时间就是不同的。歌剧厅19:15开场,是考虑到歌剧、戏曲等演出时间较长;音乐厅19:30分开场,因为音乐会常规演出时间只有两小时左右;而演奏厅则安排在19:45开演,相比交响音乐会,室内乐更加“短小精炼”。
别小看这开演前后的数小时,上承观众的日常通勤和晚餐,下接散场后的社交和娱乐,同时又关联着餐饮休闲、城市公共交通等配套服务,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的立体而完整的展现。
“纽约地铁24小时运营,伦敦地铁虽非全天运营,但近年来已经有少量线路开始实行24小时尝试,这对城市的‘夜色经济’大有好处。”活跃在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制作人李琮洲告诉记者。文化演出市场的蛋糕要做大,既有演出市场自身需要拓展的问题,也对城市综合性配套设施、服务支撑不断提出了新的课题。
打开剧场的社交属性,能否实现艺术与商业共赢
今天,仅仅作为单一演出功能的剧场、音乐厅和演艺场所,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了。“我比较主张剧场成为城市的公共文化客厅。”林宏鸣说,除了传统艺术展演外,也是艺术教育、艺术培训、艺术交流、艺术展示的地方,是一个白天也有足够内容吸引市民和游客的空间。
不难发现,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等世界一流的演艺聚集区,都不是单一的剧场群,而是覆盖了美术馆、酒店、餐馆、书店、咖啡店、酒吧等各色文化、商业和娱乐设施的综合体。
林宏鸣特别强调,剧场的社交属性将是城市演艺的发展方向。“如果一个剧场及剧场周边具有丰富的社交场景,市民、游客和观众肯定迫不及待地一下班就赶过来,也不会散场后就着急离开。尤其今天互联网以外的社交已经成为一种稀缺的属性,演艺空间塑造的现场感,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