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清华艺术博物馆开展“阿富汗国家宝藏”(组图)

清华艺术博物馆开展“阿富汗国家宝藏”(组图)

2019-04-23 14:36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恩底弥翁与塞勒涅石膏圆板 贝格拉姆第13室

公元1世纪 石膏 直径16cm

塞拉比斯-赫拉克勒斯铜像 贝格拉姆第13室

公元1世纪 青铜 24.1 × 6.45cm

哈尔波克拉特斯 贝格拉姆第13室

公元1世纪 青铜 高13.3cm

这两个房间,到底是贵霜王朝用来囤积历代珍宝的皇家宝库,还是商人经营东西方奇货的仓库?目前尚无定论。不过,出土文物的年代可以定为1世纪和2世纪之间,让这批珍宝因241年萨珊王朝第二位君主沙普尔一世(240年-270年在位)的入侵而遭埋藏的推测,成为可能。20世纪三十年代,阿富汗贝格拉姆古城与意大利庞贝古城几乎同时发掘,成为令当时的世界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界无比激动的盛事。然而不无遗憾的是,该遗址已经毁于20世纪晚期的战争年代。

附属单元 阿富汗考古与艺术文献展

早在1939年,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就展出了部分出土于贝格拉姆的文物。自从2002年阿富汗国内局势趋稳后,战乱中流失、藏匿于各处的文物被学人们顽强地重新整理出来。学人们决定要通过文物展览向世界展示一个与曾经发生血腥暴力战争不一样的阿富汗,以此来对抗恐怖分子毁坏古代文物、毁灭古文明的恶行,让人民意识到古代文化和宗教共融共存的事实。2006年,从战争中劫后余生的阿富汗珍宝,被运到集美博物馆,以进行整理修复,之后,便一直在世界各大博物馆进行巡回展出(2017年3月开始中国之行),像个旅行者一样穿越大洲大洋,观看着当今世界和人间百态。巡展不仅吸引了全世界各界人士的关注,也成为阿富汗战后文化复兴和文化宣传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经历战争劫难,被学人们用生命作为代价保存、用尽毕生精力研究的珍宝,其价值本身已经超越了文物本身的含义,也是历代学人捍卫文化尊严的直接体现。同时,历次展览的主题构成、策展方式也与阿富汗考古学及艺术史的发展一脉相承,体现出了该国将近百年深厚的人文科学研究历程。

长期以来,中国学界错失了参与研究的最佳机遇,因此我们回顾阿富汗考古学艺术史发展历程,总结其中的经验得失,陈述一个多元的、直观的与中国文化因素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展览也很有必要。我们特设一个单元,将相关考古图录、展览档案和人物影像展示出来,以铭记过去、思考当下和探索未来。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89101112131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