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空中的自行车。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石节子村的人们,就在这些美术馆里生活。13个美术馆,大部分都是土坯房,有的新房仅收拾过,有的还是几十年前的。不同的是,他们的屋子里、院子里,留着许多真正的作品,那是十年中来到村里的艺术家们,和村民们合作完成的创作品。
每个角落都有艺术的痕迹
2008年1月28日,应靳勒之邀,熊猫艺术家赵半狄带着他的团队来到石节子村,在这里为村民们办了一场春节晚会。保元馆的馆长李保元说,“那是村里人第一次在现实中看文艺演出,尽管没有人参与,但已经是新奇的体验了”。
此后,靳勒开始邀请更多的艺术家,到石节子村进行艺术实践,村民们也开始逐渐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当年10月,靳勒和靳女女、孙尕成等村民共同完成的作品《主人》,就被邀请到北京798展览。此后十年中,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美院学生应邀或主动来到这里,留下了无数的作品,散落在这个小山村的每一个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