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傅作义长城抗战指挥所旧址被发现 专家建议保护好(组图)

傅作义长城抗战指挥所旧址被发现 专家建议保护好(组图)

2019-05-05 11:21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老房门前,杨广全老人向贾元良讲述傅作义将军抗战时期的故事在老房门前,杨广全老人向贾元良讲述傅作义将军抗战时期的故事

讲述

为答谢杨家协助作战 傅作义临别赠送匾额

肖村村民68岁的杨广全告诉北青报记者,这间老房子是老杨家的,虽然看上去有些破旧,但下雨不漏,估计有一二百年历史。听老辈人讲,1933年抗击日军进犯北平,傅作义将军把指挥部设置在他家。杨家那时有六七十口人在一起生活,算是当地大户,宅院内还有私塾、书房,能提供给作战指挥人员较大的生活、办公空间。他家祖上靠务农为生,家庭成分比较简单,军队选择他家作为指挥所也比较安全。

杨广全回忆说,杨家宅院曾经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家族院落,但后来随着家族变迁、房屋翻新,过去的老宅只留下眼前的这一座老房子。

在肖村,北青报记者还找到了杨家另外一位后人,77岁的杨品才老人。他听族中老辈人讲,1933年,傅作义将军带领部队抗击日军,将指挥所设置在他的八大爷杨秀亭家,杨家把最好的房屋借给部队使用。为防日军空袭,部队在院子里还挖了防空洞,但现已无存。

据杨品才回忆,在他儿时见过一块黑色的实木横匾,挂在杨家大院的门楼上,从左至右书写“六世同堂”四个鎏金大字,题字人张冠武。此匾是战斗结束、傅作义将军离开肖村时所赠,由此可见杨家在当时人丁兴旺,而且军民相处融洽。遗憾的是,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村里的生产队将杨家的门楼拆除,这块匾额自然被拿下,传说题字被抹掉、木料用来打了家具。

专家

保护好真实的历史建筑 比建博物馆更具价值

抗战馆研究员张量介绍说,1933年1月至5月,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热河(今分属辽宁、河北、内蒙古),长城的山海关、冷口、古北口、喜峰口和滦东等地的作战,史称长城抗战。长城抗战尚存不少战斗遗址,但傅作义将军的指挥所他并未实地走访过。

就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张量判断,前方战斗吃紧,军队将领不可能新建指挥所,一般都是利用老乡家的房屋。通过收集当地村民的口述史,结合为数不多的文献记载,加以对建筑遗存的实地考察,应该说学者的考证可信度较高。

张量还谈到,像这样和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建筑物,能保存下来最好。因为真实的历史遗存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亲近感,对于抗战史研究来说,这比建一座新的博物馆更具价值。同时保护好这样的老建筑、挖掘其中的历史,也有利于村史文化建设。

文并摄/本报记者 崔毅飞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