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姆·基弗《诺托恩格》 1973年
废墟的美学形态
在基弗的作品中,废墟也是常常出现的主题。基弗对废墟的情有独钟源自二战给德国造成的物质实体和精神上的灾难。废墟是战争给社会造成破坏的最具冲击力的视觉体验,有效转化为基弗的图像资源,如安德烈·劳特温所说:“这些风景,以其破坏性和创造性的描绘方式,贯穿着基弗作品的全部。”在基弗看来,废墟是一种物质形态转换的过渡,既连接着过去,又预示着未来,因为他一直信奉《以赛亚书》中的一句话:“在你们的城市上面草将生长”。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先前的文化将变成一堆废墟,最后变成一堆灰烬,但精神将在灰烬的上空萦绕盘旋。”在基弗的作品中,“废墟”已超越了其物质形态的再现,而成为基弗艺术特有的美学形态和物化了的精神世界。无论其作品中的建筑、土地、星空还是塔,这些母题的背景皆以“化为废墟”或“置于废墟”的方式呈现。《新月沃土》这件作品也直指一种废墟的表现。一块块砖通过某种工序可以结构成教堂、房子等等人类文明所需的东西,而它又是脆弱的,因为战争或者拆迁的需要它又会被毁坏,甚至整个建筑物都会完全消失,在此基弗将一堆砖块与金字塔放在同一层面,获得更为广阔的讨论:短暂与永恒,物质与精神在废墟的状态中得到完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