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域与中国方式——2019上海当代艺术展”研讨会现场
以下是研讨会上的部分发言摘录:
沃夫冈·克纳普(Wolfgang Knapp,柏林艺术大学荣休教授):创造性、制作性和艺术空间激发艺术活态
今天的展示空间已从传统的艺术语境发生了转变,比如雕塑作品越来也注重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上海也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艺术空间和工业遗存(工厂、屠宰场等),这些不同的空间激发了艺术作品的原发动力的不同。作品本身的形态和建筑空间应该是有关联性的,而且是活态的关系。关于艺术家的作品实践,至少可以找出四、五种解读方式:艺术的创造性,艺术的创新与发现,还有艺术的制作、生产。
本雅明提到安迪·沃霍尔和杜尚关于现成品和艺术生产的概念。但从文艺复兴以来,关于艺术家特殊的想象力、创造力概念的转换,关于创造力在西方,特别在基督教背景中,创作力是与上帝和神有关的话题。再回到这个展览,很多艺术家有不同的形态,你们展示的、表达的涵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