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单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在艺术现代性洗礼中找回自己
“国际视域”我认为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视域”看似是一个实体边界,但在主体移动的时候它是有变化的,是动态的。另外展览也涉及了抄袭现象、艺术教育和艺术原创力有关的话题。
何谓国际视域?何谓中国方式?每个艺术家的关注点也会不同,这可以被认为图像逻辑的生成,就像家族遗传一样,我们的教育、文化背景、文化基因,包括个人体验感受的转换都会找到内在的逻辑。如果有自身逻辑的作品,我们会感到真实。而关于中国自己的逻辑性建构,并慢慢生成基因的完善性。
我想城市的发展,自然景观的变化,或是个人心境的呈现,都在回归一种真实性。如果缺少了真实的感知力,特别像从事传统书画的艺术家,住在都市高楼、以车代步和以往在山林田野中的体验肯定不一样,如何把这种矛盾阐释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