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画廊 > 达·芬奇的伟大和普通(组图)

达·芬奇的伟大和普通(组图)

2019-05-23 09:31 文章来源:欧洲时报  作者:杨雨晗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达·芬奇构思设计的香波堡,是卢瓦尔河畔最美丽的城堡之一。

画家、科学家、发明家、 建筑师,人类历史上全才大师

对达芬奇略知一二的人可能知道,他不仅在艺术上有无与伦比的造诣,更在科学、物理、数学、建筑、音乐、医学等方面都有极高建树。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发展30-50年。

“不费吹灰之力”的伟大

虽然在多领域涉猎颇深,但达·芬奇最知名的作品莫过于其画作《最后的晚餐》与《蒙娜·丽莎》(Mona Lisa)。伟大的作品看上去如此浑然天成、毫不费力,以至于人们常常很难迅速感知其中的巨大突破。例如,通过壁画《最后的晚餐》,达·芬奇以“轻松自然的平衡与和谐”解决了前辈们在写实主义与图案设计方面的缺陷:虽然前人不遗余力地为作品倾注了大量心血,但他们笔下的人物往往不免僵硬、壮观却缺乏真实感。而实现“真实”与“美感”平衡的,正是达·芬奇。打破这一难关离不开他在透视学、人体运动学方面的深入研究。

这让人想起古希腊雕刻家们为表现逼真人体、使空间布局达到构图和谐的艰辛尝试,令人不禁惊叹那些看似寻常的力与美,竟需要如此漫长的试验:在最初,艺术家们并无法自如表现人们的面目和姿态。静止、没有生命力的大理石/青铜雕像如何表达出活人瞬间即逝的姿态?怎样才能让塑像不仅看起来美,而且真?在最初,人们使用的技法是“对称”与“形状的重复”。在数代艺术家的摸索下,这套做法慢慢被“对立平衡”方法取代 ——四肢有松有弛、再配以躯体的变动,后世静止的艺术品才开始仿佛获得生命的气息。

话说回来,在跨越“僵硬”这一障碍时,达·芬奇对人们用眼睛观看事物的方式有着独特的见解。《最后的晚餐》在并未牺牲精确性的前提下,便达到了悦目的要求。构图不仅美,而且整体真实而引人注目。画家还用强大的想像力,洞察并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在场者各自辨识度高的特点:有人激动、有人平静、有人好奇、有人撇清关系、还有人打探消息。据传,画家经常爬上脚手架,长时间地打量画作,然后才徐徐画下一笔。

贡布里希如此点评达·芬奇在写实与构图设计上取得的“重大成就”:“画面毫无杂乱之处。12个使徒似乎很自然地分成了3人1组的4组群像,由相互之间的姿势、动作联系在一起。变化之中是那么有秩序,而那秩序之中又是那么有变化,使人们难以把起始动作和呼应动作之间相互和谐的作用完全探究清楚”。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