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7300多年前的双墩遗址: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组图)

7300多年前的双墩遗址: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组图)

2019-05-28 08:29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孙自法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吉怀研究员做学术发言。 孙自法 摄

他当天以“西辽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史前人像比较研究”为题做学术发言介绍说,淮河流域的考古材料证明,9000年以来,贾湖、双墩、侯家寨、龙虬庄等先民们在淮河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里,创造了灿烂的淮河古代文化。双墩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进一步验证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祥地之一。同时,双墩文化的确立才使得淮河流域的贾湖-双墩-侯家寨-龙虬庄文化体系真正建立起来。

双墩遗址出土的距今7300年陶塑人头像、距今6000年-5300年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雕人像,具有极高考古价值与艺术价值,是中国史前文化的瑰宝。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发展既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因素,又利用独特地缘优势,广泛吸收来自东北平原、中原腹地诸多文化优势因素,到距今5300-5000年的红山文化晚期晚段,祖先崇拜观念发展成熟,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刘国祥指出,西辽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密切文化交流,主要体现在鸟形饰、玉及石钺、耳饰、泥塑人像、陶塑人像、玉雕人像、石雕人像、玉环、猪崇拜、龙崇拜、祖先崇拜等诸多方面。他特别以自己领导发掘研究的红山文化敖汉兴隆沟整身陶人与双墩陶塑人头像举例称,两者耳部均有相似的钻孔,应有传承交流上的渊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吉怀研究员认为,双墩遗址迄今没有发现居住的遗迹,初步定位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祭坛遗存,是祭天、祭地、祭自然万物的场所。他建议双墩遗址的后续考古发掘研究,要推动钻探和发掘相结合,并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双墩遗址出土的7300年前刻划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双墩考古项目执行领队张东指出,作为淮河流域史前文化代表的双墩文化早已被学术界广泛认同,其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陶器刻划符号是探讨史前文字起源不可回避的重要资料。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